《海洋形势评析》课程第二讲顺利开课

时间:2018-10-16浏览:643

专家授课现场

10月12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开设的《海洋形势评析》第二讲顺利开课。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德毅为海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近海污染现状及应对》的专题授课,海洋与大气学院郭佩芳教授作为评议人对课程进行了评议。

专家授课现场

马德毅老师是我国海洋生态问题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北极科考等。本次课程,马老师携带最新研究成果走入课堂,为海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海洋生态问题研讨课,其对我国海洋污染与治理的研究与思考也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共鸣。

马德毅老师首先介绍了我国近海水质的现状以及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课程中他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数据,佐证了我国近海水质正在逐渐转好的趋势。马老师还特别解答了师生关于青岛海域为何会周期性爆发浒苔绿潮的疑问。

随后,马德毅老师分析了造成我国近海污染的原因。他认为,陆源污染、围填海活动、规模化海水养殖、过度捕捞和江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近海污染和近海生态系统的恶化及衰退。在这一部分的授课过程中,马老师还启发大家思考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最后马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与思考,提出解决近海污染问题的出路和方向,即:树观念、行善举、立规矩。马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思想为指导,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大生态、大空间、大保护的理念,推进用海治海的制度建设,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郭佩芳教授做评议

评议人郭佩芳对课程做了精彩点评,他讲到,马老师的课程从数据到理论,从局部问题到宏观整体,分析了海洋的水质现状、海洋生态的变异,再到海洋生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深入、见解独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作为海大人,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不断维护我们的海洋生态。

学生做学术汇报

《海洋形势评析》课程立足于海洋通识教育,自开课以来深受海大师生的喜爱。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将教师授课、专家点评和师生讨论互动融为一体。本次课程最后,海大学子围绕“如何遵循河长制实行湾长制度”、“如何在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理解‘种际公平’”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来自环境工程专业的2018级大一新生马昆同学作为学术汇报的小组长感触颇深。为了做好学术汇报,马昆同学带领小组成员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资料,整理大量笔记。国庆节期间,小组成员还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河长制在地方的落实。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汇报。有小组成员说道:“通过这次学习和实践,我接触到了一些前沿而且准确的数据信息,更加细致地了解到了我国滨海地区的环境状况,让我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问题,也扩展了知识储备量。老师的讲课方式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我们更加立体地了解了一些海洋学术观念。非常期待下一期的课程。”

课程的最后,马德毅老师对学生们的学术汇报给出了积极评价。他鼓励青年学子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思考建立起理论知识的参照系,使碎片化的知识点体系化究与思考,提出解决近海污染问题的出路和方向,即:树观念、行善举、立规矩。马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理论思想为指导,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大生态、大空间、大保护的理念,推进用海治海的制度建设,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供稿

附:下期课程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