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海水利用规模化发展--专家解读《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

时间:2017-07-21浏览:609

719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内容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检验与检测、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我国海水淡化产品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国家海洋局将从哪些方面推进海水利用工作?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有关负责人。

我国海水利用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2016年,海水利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海水利用产业得到进一步推进,沿海各地不断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打造海水利用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破土动工,海水淡化产业基地(杭州)全面建成投产。海水利用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新发布标准15项,包括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2项、地方标准1项。

在海水淡化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达到118.81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17.76%。全国2016年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17.92万吨/日。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6个,产水规模105.96万吨/日。

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报告》显示,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和大生活用海水等,应用方面以海水直流冷却为主。2016年,海水冷却技术在我国沿海核电、火电、石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年利用海水量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底,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为1201.36亿吨,年新增用水量75.70亿吨。

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方面,除海水制盐外,产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钾,主要生产企业分布于天津、河北、山东、福建和海南等地。

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长图

2016年海水利用呈4个特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海水利用产业发展关键的一年,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我国海水利用有4方面特点。

第一,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政策、技术水平等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出台发布了海水利用的专项规划,为“十三五”期间海水利用指明了发展方向。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同时,海水利用还被列入了科技、节水等多项国家级重要规划中,包括《“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

第二,2016年,国家更加重视海水利用科技创新与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国家海洋局、财政部批准支持了新型海水淡化装备创新服务平台、海水冷却塔塔芯构件产业化等10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利用绿色制造工程专项支持上海骄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零能耗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关键工艺突破项目。由首钢总公司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基于钢铁流程余热利用的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立项支持。

第三,与2015年相比,2016年我国海水利用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达到118.81万吨/日,较2015年增加17.76%。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为1201.36亿吨。海水利用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6.8%

第四,通过体制创新,不断完善海水利用发展新模式。天津、浙江、河北、大连等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实施了“以电补水”“工业用电”转为“农业生产用电”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创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园区海水淡化供水模式、以用水指标调控海水淡化应用模式、海水淡化与自来水公司一体化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品水主要用于工业、居民生活以及绿化等其他用水,分别占工程总规模的66.61%33.05%0.34%。其中工业用水主要用于沿海电力、钢铁、化工、石化等企业锅炉、生产工艺用水等,例如山东省青岛市董家口1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沿海城市和海岛的居民用水,例如天津市、舟山市和青岛市海水淡化工程通过“点对点”供水或与常规水源按比例掺混后,进入管网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海水淡化整体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国家科技支撑、海洋公益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等项目的支持下,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已掌握低温多效蒸馏和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靠自主技术在国内建成日产万吨级以上示范工程,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海外。但与国际前沿相比,我国海水淡化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高性能膜材料、关键核心设备、大型海水淡化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整体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十三五”期间,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对海水淡化技术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水淡化面临规模化应用关键期。淡化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专项、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作用,持续支持开展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海水利用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推进一批海水利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国产技术、装备应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多措并举推进海水利用工作

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海水利用规模化发展,对于节约保护水资源、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推动海水利用工作,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海洋局将从6个方面推进海水利用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海水利用立法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国家海洋局前期海水利用立法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海水利用立法建议综合报告编写工作,加快推进海水利用立法进程。持续做好海水利用统计与监测,完善海水利用技术、产品和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要求、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要求以及海水淡化水饮用化处理设计规范等标准,择机开展海水利用工程和产品水水质抽检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海水利用规模化发展。做好“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海水利用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开展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和示范海岛以及区域海水淡化保障工程试点工作。选取青岛市、舟山市、海南省等地开展海水淡化水供水比例研究试点工作,推动将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

三是切实提升海水利用科技创新能力。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已立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拟立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着力提升海水利用材料和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先进性,开发系列产品,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水资源安全。

四是不断加强海水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强化京津冀海水淡化基础设施,加快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10万吨/日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临港海域生态修复等临港新基地配套项目立项工作。

五是持续强化海水利用公共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制订海水利用宣传方案,组织编制海水利用科普手册,普及海水利用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对海水利用的认识,消除公众对海水淡化水作为饮用水源的疑虑,营造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是积极促进海水利用开放发展。结合“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国家科技援外项目、“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中美“能源与水”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中印尼国家合作项目等,提升海水利用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我国海水利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