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亮军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变迁

时间:2019-01-02浏览:64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国拥有的森林总面积达到31.2亿亩(其中,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占三分之一,达到10.4亿亩,占全球人工林的一多半),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成为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的第一大国。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生态化。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沙化面积以每年平均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目前,却开始以每年平均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从单位GDP能耗指标来看,2017年比1978年降低了77.2%,年均下降3.7%。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改善,重点环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均比2013年降低了30%以上。2017年全国河流中的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8.5%。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中国自然资源租金损失占GDP比重,从1980年19.06%下降至2016年的1.13%。1990年-2014年中国单位GDP(PPP 2011国际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57.1%。中国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能)占总量比重从2004年10.0提高至2015年的71.8%。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到的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

概括起来,可以从主体、过程、对象三个维度进行经验总结。

第一,主体维度的制度变迁。制度主体包括制定和执行两类。从制度的制定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从最初的环境保护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经历了数次改革重组,从环境保护部的成立到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组建,资源环境保护职能不断加强,资源环境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从制度执行的主体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从政府主导的传统单一模式逐渐转变为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环保问题由最初的环境保护部一家监管变成了多管齐下,全面提升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第二,过程维度的制度变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污染防治经历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扬弃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实施地方“河长制”和中央环保督察制。“河长制”是在地方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江湖管理保护职责的一种制度创新。“河长制”起源于2007年江苏无锡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并逐渐推广至全国的江河、湖泊和海湾的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据统计,自2015年底启动河北环境保护督察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用两年时间分四批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环保督察的全覆盖,共受理群众举报13.5万件,问责共计超过1.8万人,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第三,对象维度的制度变迁。制度内容上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为有效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大创新之一。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对雾霾等大气污染的治理和应对;明确环境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行政强制措施等十二个方面。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设定了八大制度体系蓝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总体进展良好,已完成的制度改革任务接近一半。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已取得成效,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中国政府带头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变迁的三个主要方面,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为人民谋福利”的根本原则,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奋斗,确保到2035年,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文章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