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意见》特别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展如何?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有何用意?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又将发挥何种作用?中国海洋报记者一一解码。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怎么建?
很显然,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成为深圳市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奋斗方向。
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首次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拓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新领域,编制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海洋航运、海洋生物等产业。
2018年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确定了三个阶段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今年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外表示,目前深圳正加快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具体是指: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一个全球海洋智库、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海洋标杆企业、一家海洋开发银行、一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国际海事法院和一个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涉海企业有7000多家,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2327亿元,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9.6%。伴随着一大批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规划,到本世纪中叶,深圳最终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
海洋大学有何特殊之处?
今年7月,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江苏海洋大学。自此,我国已拥有包括台湾海洋大学在内的7所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
随着深圳组建海洋大学,未来广东或将成为唯一拥有两所海洋大学的省份。
事实上,深圳建设“海洋大学”早有端倪。《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创办国际化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动国际知名海洋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
在上述“十个一”工程中,亦包含建设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这表明,未来深圳建设的这所海洋大学国际化程度更高,学科设置也将更加全面完备。
那么,深圳为何要建设“海洋大学”?这与深圳在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有莫大关系。
近年来,深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圳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不断凸显。
作为“十个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借助国际著名海洋大学合办海洋大学,既能在短时间内弥补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又能帮助深圳找准海洋科技与产业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除了海洋大学,海洋类科研机构建设也全面启动。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还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
不仅如此,此次出台的《意见》还特别强调,要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这将有助于深圳对标国际,进一步健全海洋科技研发创新体系,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如何定位?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提交提案,建议在深圳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试点改革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深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等。
同样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牵头,多名住深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落户深圳前海。
王建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天然的海洋属性。成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明确其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金融服务的功能定位,鼓励其创新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发展海洋经济有重要作用。
8月16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05号(资源环境类187号)提案答复的函”。
该答复函称,深圳市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制定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初步框架方案,提出通过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以民营资本为核心,创建以开发性金融模式运作的多边海洋银行建设思路,并通过海洋贷款、投资基金、国际智库建设、数字金融四措并举,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成为金融平台、海洋智库、智能网络的结合体。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