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阶段报告会在厦门召开

时间:2021-05-07浏览:629

        4月24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设立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阶段报告会在厦门集美大学举行。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会议。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张开城、厦门理工学院教授刘芝凤、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修斌、中华妈祖协会副秘书长周金琰等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海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多位海洋文化研究学者参会。

项目报告会现场


        潘新春在讲话中介绍了海洋发展基金会相关情况,他表示,基金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持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宗旨,以全面促进海洋事业发展为中心,以服务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需求为导向,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努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海洋公益品牌,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潘新春重点介绍了海洋基金会的八大项目,他指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过程中,“软实力”也要跟得上,要宣扬海洋文明成果,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基金会作为对外宣传、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部门,结合开展的“推行海洋空间规划,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海上丝路项目,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岛屿国家的文化合作,为国家海洋意识宣传和海洋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基金会将继续支持海洋文化学者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海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他讲到,基金会自2019年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设立研究专项以来,取得了系列高质量成果,后续将密切同中心的合作,在做好目前已开展的问题研究基础上,不断根据国际新形势和国家新需求开展海洋相关问题研究。


潘新春副理事长讲话


高艳常务副主任主持


        项目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曲金良教授作了项目情况报告,汇报了当前项目进展及后续工作计划。曲教授全面介绍了摸清沿线文化遗产“家底”、梳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确立各主体共同保护和开发利用目标、提出可行性方案的整体工作思路,现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最终形成的论著和报告。


曲金良教授作项目情况报告


        与会专家对项目进行认真审议,肯定了项目对推进“一带一路”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认为前期工作较为扎实,并从文化价值传播、史实探究、材料调查、时间界限的角度对下一步项目的优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与会专家评议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实现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政治互信、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今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历史文化基础,无论是对当代和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应用价值。该项目的设立,旨在为我国和相关国家、相关国际组织提供分别的、具体的、综合的问题分析论证和对策方案,以期共同实现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自项目设立以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立项后各环节进行跟进与监督。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结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史卓然  图: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