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建设历程回顾⑩潮涌北部湾

时间:2022-10-26浏览:161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陆海岸线长1600多公里,分布海岛643个,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等生态系统和中华白海豚、中华鲎、布氏鲸等珍稀生物物种,岸线、油气、矿产、生物、渔业、旅游等海洋资源丰富。

  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与窗口,广西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蓝色”潜力。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作出“打造好向海经济”重要指示。

  时隔4年,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广西时,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融入广西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系统部署,全方位实施向海发展战略:坚持政策为大,构建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项目为王,打造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环境为本,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为要,培育向海经济发展新动能,向海经济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为大 构建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广西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做好向海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向海经济战略规划,精准制定向海发展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组织编制《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等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多年来,广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联动,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外资外贸总量质量双提升,向海开放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推动形成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的向海区域发展新态势,广西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项目为王 打造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向海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以来,全区深入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核心,进一步发展壮大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

  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0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产值(贸易额)8866亿元,同比增长17.27%。聚焦打通通江达海关键节点,全区向海通道互联互通初见成效。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实现实质性开工、持续性建设,全力打通广西开放发展“任督二脉”。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开展“海企入桂”招商行动,吸引更多涉海企业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聚集。

  广西海洋部门全力做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采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解决项目用海重叠审批难题。首创海域使用权与海砂采矿权“两权”联合出让,并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2018年以来,全区项目用海约45万亩,全力支持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向海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推动南宁打造向海经济核心城市、北海打造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钦州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防城港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玉林打造“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加快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发展向海经济有了具体行动。

  环境为本 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修复和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打造高质量向海经济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广西珍惜并坚守“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美誉,从《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到全国率先制定的海洋自然资源承载力与生态预警监测方面的实施方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和措施,倒逼向海经济走绿色、低碳、高效、循环发展之路。通过实施陆海统筹的污染联防联治、综合治理流域海域,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陆海一体的生态保护新格局,推动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成为广西向海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在广西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北部湾“美丽海湾”。全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7%,高于国家管控目标两个百分点。2021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2.6%,是我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北海市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并被自然资源部向国际自然联盟(IUCN)推荐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洋生态修复中国案例。

  创新为要 培育向海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激发向海而兴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聚焦科教兴海,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校开展海洋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重大人才专项,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进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累计获批建设2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北海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13条创新产业链,累计获批国家专利205项,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型海洋产业民营企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作为广西海洋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向海发展这一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向海经济重大理论课题研究,构建起向海经济生产总值统计核算指标体系。2022年6月7日,在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配套活动之一的“向海经济讲坛”上,广西区海洋局发布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第一个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该报告的发布对评估向海经济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广西把向海图强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向海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向海通道建设实现新突破、向海统筹联动取得新成果、向海开放合作迈入新进程、向海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向海科技创新增添新收获、“美丽海湾”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潘德炉先后到广西开展专题调研,对广西向海经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给予肯定。

  向海图强风帆劲,乘风破浪正当时。广西是有预期、有未来的地方,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文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