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有关情况。2022年,全省海洋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增长,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势头不断巩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6万亿关口,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七个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全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6302.9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现价增速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2.1个百分点。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6%。对全国海洋经济和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2.5%和25.2%。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93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16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01.9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7%、44.0%和50.3%。
这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海洋新兴产业。“2022年,以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18年的5.9%提高至2022年的6.5%,成为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山东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于宁介绍。其中,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持续健康发展,“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入实施,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持续培育壮大,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原料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高品质量产,威海百合生物成为保健食品行业主板上市第一股;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库“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2022年全省海工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6.9%,居国内首位。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快速发展,我国建造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工交付。海洋风能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中集来福士开工建造全球最大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海水养殖装备有序发展,10万吨级全封闭游弋式大型养殖工船获得“2022年度船舶工业十大创新产品”荣誉称号。
港口建设方面,港口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集装箱航线达到327条,其中外贸航线233条,稳居北方港口第一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5和4.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一。
海洋科技方面,高水平海洋科技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国家深海“三大平台”纳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崂山实验室获批组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累计承接各类试验任务100多项。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部、省、市三方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为山东省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深度参与海洋国际合作创造新机遇。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方面,“蓝色粮仓”供给稳步提高,全年海水产品供应763.8万吨,同比增长3.2%,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家,是沿海地区增加数量最多的省份。海洋油气能源供给稳定,全年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58.28万吨、1.58亿立方米。海洋清洁能源增势强劲,全年建成并网海上风电200万千瓦,并网规模居沿海各省首位。海水淡化扩产增能,全省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个,日产规模达60.32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