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样的海水可能有毒,被污染的海鲜也不要吃!严重可致命…

时间:2024-03-08浏览:10

一说到海,
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样的画面:

图片


或者是这样的:

图片


然而在大家关注海鲜海洋之时,也是赤潮频发之时。
这赤潮一来,海鲜可能会变“毒海鲜”,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而且人也不能碰赤潮。

图片


图片


那么赤潮究竟是什么?它对人有什么危害?被污染的海鲜究竟有多“毒”?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赤潮。
01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海区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
在很多沿海的国家和地区,赤潮的发生都很频繁,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国。
诱发赤潮的浮游生物很多,主要有原甲藻、夜光藻等等。
赤潮分有毒和无毒赤潮,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够生泌麻痹性贝毒、下痢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毒素。
赤潮不一定就是红色的,还可能把海水“变”成红色、褐色、粉红色、绿色等等。


图片


02
赤潮对人有什么危害
赤潮海域大量增殖的藻类中,可能会出现有毒藻类。能形成赤潮的26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毒素不但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另外,在被赤潮污染的水域,如果有人下海游泳,皮肤就可能接触有毒藻类,引发皮肤问题,特别是如果身上有伤口,毒素侵入,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如果看到海水异常变色,切记不要与之接触!


图片


在淡水系统中的“水华”,其实也是跟赤潮类似的现象,多数是黄色和绿色的。可能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03
赤潮是如何发生的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从古代开始,国内外就对赤潮有记载。
研究表明,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中有自然因素,包括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水的温度升高等等。
而人类的活动也会引发赤潮。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海水养殖业尤其是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一些养殖技术和系统不完善,造成投饵量偏大,养殖污水没有处理达标排入海中,会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加快赤潮爆发。
此外,海运业的发展可能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被引入。


图片


04
赤潮究竟有多“毒”
赤潮一出现,不仅会让鱼、虾、贝类机械窒息而死,还会造成水域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更糟糕的是,有些赤潮藻类还会产生生物毒素,能直接把鱼、虾、贝类等毒死。

图片

当鱼虾、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幸存,那么摄食这些有毒的赤潮生物,就会在体内积累。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贝类多数生长在沿海,而且是附着性的,特别容易受赤潮的影响。如织纹螺中毒事件在南方海域较为多发,特别是以福建、浙江、和江苏三省最为严重,中毒事件的发生都是在赤潮出现的季节,广东、福建多发于4-5月份,浙江和江苏多发于6-8月份。
有许多生长在赤潮多发水域的海鲜,如蛤类,文蛤、青蛤、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仔等;蛏类,如缢蛏、大竹蛏,蚶类、贻贝、牡蛎、海螺和鲍鱼等,如果在赤潮发生期间,来自赤潮水域,最好不要食用。
如果吃了贝类海产品后在短时间内出现唇、舌麻痹及肌体无力、头痛和晕眩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将饮食史告诉医生。


05
如何避免赤潮发生
防治赤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不能完全阻止赤潮发生,但可以进行控制。比较可持续的方法是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鱼类、水生植物、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生长。

除此之外,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减少污染,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都可以让赤潮相对不容易发生。

赤潮发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产生破坏,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在注意远离颜色异常的海水,不吃被赤潮污染的海产品的同时,如何保护海洋生态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来源:原刊于“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