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历史与中国文化”专题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4-03-27浏览:29

琉球是世界重要的人文历史地理单元,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在历史上曾“自成一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藩属之一,也是东亚海上贸易的最大枢纽,它的血液中曾深深浸透着中华文化基因。可以说,琉球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潜在而敏感的神经,是中美关系在东亚的“大暗礁”,是两岸关系中复杂而具前景的交集,是中国拓展海洋战略空间的重要“门闩”。因此,客观认识琉球的地位及其今后走向,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鉴于此,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于325日共同召开了“琉球历史与中国文化”专题研讨会,探讨琉球问题及琉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客观认识琉球的现状和社会生态,以期推动琉球问题朝着有利于琉球人民、有利于中琉友好、有利于构建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方向发展,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海洋发展提供学理和政策的依据。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勇,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谢必震,中国海洋法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成国、马树华,讲师陈琳琳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会议

 

中国海洋大学修斌教授作报告

修斌教授首先对琉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性质和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而后廓清历史上作为中华藩属国的琉球王国与明、清两朝的关系,全面还原了中华文化对琉球的深刻影响,描述了琉球历史演变及其在东亚的地位,抓住琉球历史的重要节点进行剖析,总结历史经验,揭露了日本对琉球的侵吞、殖民化政策给琉球社会带来的伤痛,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对琉球影响的消弭和割裂措施。此基础上,预测了琉球的未来走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徐勇教授作报告

徐勇教授认为,琉球问题即是以琉球群岛(现日本冲绳县辖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及其同中日两国、太平洋两岸国家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问题,研究琉球问题有现实意义,目前已经受到中、日等国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受制于政治外交与战略关系诸方面的高难度因素约束今后可在历史语言、话语权上做一些尝试,将其准确的、体系化的深入描写下来。

 

福建师范大学谢必震教授作报告

谢必震教授首先对琉球的地理位置与两岸关系进行介绍,他指出:琉球遗留的历史问题对于当前中日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关于琉球历史的研究存在谜一样的问题,中琉关系研究尚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琉球的历史之谜值得拓展和研究,如何将中琉关系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新的广度,从而使中外关系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的全面发展的学科,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潘新春副理事长发言

潘新春副理事长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总结中指出,琉球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抓手,研究琉球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继续深入探讨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琉球和冲绳问题的现实困境及其现代意义,由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换。全面、深入、客观、理性地研究琉球社会变迁问题,既是学术问题,也是制订国家对外政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营造健康舆论环境的需要。确立对琉球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政策主张,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琉球社会变迁及其相关的重大问题,也有助于把握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会议现场

 

撰稿人:陈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