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荣:中国一如既往地推进图们江区域的合作开发

时间:2024-05-08浏览:10

中国政府相对其他合作方重视图们江区域的开发,始终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统筹图们江区域的开发和建设,致力于把图们江区域建设成国家在东北亚区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随着国家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先后把推进图们江地区的开放开发纳入“九五”计划,与振兴东北战略相对接。为促进大图们江开发呈现出新的活力,2009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立了以珲春为窗口,长吉为腹地,实行联动开发的发展思路,旨在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构建中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新格局。《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取得显著进展:2011年,中朝合作开发的罗先经济贸易区项目顺利启动;中俄珲春—哈桑“路、港、关”工程项目、中俄铁路贯通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中国图们—朝鲜南阳·豆满江—俄罗斯哈桑国际铁路联运、珲春—罗津—东南沿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图们—清津—长三角内贸物资跨境运输航线等国际通道建设都取得了进展”,同年8月,“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珲春—扎鲁比诺—新潟航线开通”。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逐步取得进展。在此背景下,20124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批准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致力于将该示范区打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桥头堡”。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图们江合作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图们江区域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战略对接的结合点。吉林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珲春加快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全面驶入了快车道。珲春市“围绕构建开放合作高地进行合作,按照‘内外一体、跨境合作、港区联动、通江达海’思路,推动环日本海经济圈紧密合作,开发建设珲春国际港、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等三方港口,推进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四项合作。围绕畅通东北亚‘一带一路’大通道进行合作,推进与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公路、铁路、口岸、港口、航线等互联互通设施,以及珲春至黑龙江东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项目建设”。

“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区”构想是吉林省有关部门于2013年提出的,计划以分区、分段开发为主要模式,将以图们江为轴心,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朝鲜罗先为腹地三角洲地区开发为国际旅游区。先期开发以中国珲春为重点,开发与俄朝接壤的防川地区。中期以联合开发朝鲜豆满江地区为主。后期由中国、朝鲜和俄罗斯联合开发图们江三角洲。2015630日,在中国吉林省召开的中朝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会议上,两国就联合组建“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项目推进组及合作开发相关旅游新项目等事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随后中朝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和开发阶段。201911日,“中朝图们江跨江游首发仪式在吉林珲春防川风景区图们江第一码头举行”,迈开了图们江区域国际旅游合作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将长吉图区域发展战略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国际自由贸易港计划对接,以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为平台,推进中俄珲春口岸与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斯拉夫扬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等港口城市间互联互通建设,以促进实现投资、贸易与过境运输便利化。2019824日,在吉林省珲春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宁波舟山港集团共同努力下,珲春国际港在珲春市口岸通关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珲春国际港项目基本达到运营条件。该项目建成后成为集物流配送、销售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内陆港,并全面参与运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中国宁波的内贸外运航线,推动与俄朝港口联动发展,畅通东北亚“一带一路”大通道,构建中俄朝环日本海的战略支点。

30多年来,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主导下和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较为显著的有: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基础上建立的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内港口、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进展。长春-图们高速公路、中朝圈河至罗津港公路、珲春圈河至元汀口岸跨境桥、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港铁路、中俄珲马铁路、珲春市经扎鲁比诺港分别到达日本新瀉和韩国釜山的国际陆海联运航线等设施的建成与贯通,促进了区域内设施联通和口岸功能的不断完善;同时,图们江区域内还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支撑体系,形成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区域合作开发环境不断优化,区域内地方政府交流日益频繁。

 

文章来源:节选自《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历史考察》,原刊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王巧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