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强国建设”高端论坛隆重召开

时间:2024-05-29浏览: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海洋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关乎国家兴衰安危,建设海洋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由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同主办,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海洋发展高端论坛暨庆祝海大百年华诞海洋发展学术周系列活动于528日上午拉开序幕。

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葛东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原主席黄仁伟,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等海洋领域著名专家作论坛主旨报告。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张峻峰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海大海洋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的良好发展局面和“蓝色智库”建设情况,并充分肯定中心为学校事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内涵和时代要求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领导围绕主题充分分享观点、交流思想,为海洋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峻峰校长致辞

 

王曙光局长在讲话中以海大校友的身份表达了对母校喜迎百年华诞的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心自2006年成立至今,不断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图们江、东海、南海、北极航道、战略通道等海洋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积极为国家海洋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共38份建议上报中央领导,有的进入国家决策,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指出,身为海洋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建设海洋强国,鼓励中青年学者要勇当建设海洋强国的排头兵。他坚信海洋强国这艘满载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使命的巨轮,一定会乘风破浪、胜利前行。

 

王曙光局长讲话

 

马德毅所长主持开幕式

 

潘德炉院士作了题为《卫星遥感助推优质海洋经济发展》的报告。报告从发现海洋优质经济资源、发展海洋蓝碳经济、拓展海洋保险业以及带动海洋软件和芯片等产业四个方面深入阐释卫星遥感对助推海洋经济优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资源发现方面,基于卫星资料,可实现卫星渔场、渔情速报系统的构建,为精准捕捞提供信息支撑。采用冷泉区海洋环境激光遥感立体监测,有助于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抢占未来能源战略的制高点。在发展海洋蓝碳经济方面,基于碳参数的遥感反演机理,实现海量的卫星和实测资料的拟合,可满足蓝碳探测新需求,为海洋蓝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在拓展海洋保险业方面,“海洋牧场+大数据+保险”三支点协同创新模式,具有综合收益率高、风险控制力强的优势,实现了对高回报产业生态风险的有效管理。在带动海洋软件和芯片方面,指出海洋RS+AI软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要通过积极发展创新商业增值服务推广模式,带动海洋软件与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

 

潘德炉院士作报告

 

张蕴岭学部委员在《对现代化的思考》的报告中分享了对现代化的深刻认识,并结合海洋强国建设,谈及对海洋观的思考。纵观现代化发展历程,报告指出英国开启的欧洲现代化在向世界扩张过程中,随着发展进程的深化,西方国家进入后现代化,后工业化,南方国家进入“接替型现代化”,引发了国家间、社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含着力量之变、范式之变,现代化进程必须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必须重新思考它的定式、发展未来以及驱动方式。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本位、本体问题,不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根植于传统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寻求定位,对内,致力于建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实现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对外,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建设海洋强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新海洋观,新海洋观的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与海洋命运共同体。

 

张蕴岭学部委员作报告

 

黄仁伟院长作题为《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报告中,从运输通道与枢纽控制的角度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内在关系。他指出“一带一路”是陆权与海权相结合的陆海一体化,是在陆海联通的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基础上,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规则和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对海洋强国建设中的远洋运输物流能力、海洋通道枢纽维护能力、军事力量、海陆空天网五者一体化能力、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海洋科学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还全面介绍了中东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对北、中、南三大通道的影响,以及中吉乌铁路、中俄蒙经济走廊等新线的开辟意义及进展情况,强调皎漂港、瓜达尔港、西哈努克港等支点港口建设对构建陆海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提出海洋强国建设还要特别关注印度洋到大西洋、北冰洋、南太平洋等正在形成的几条大通道。

 

黄仁伟院长作报告

 

南海关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吴士存理事长在《我在南海面临的挑战及风险点》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南海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在安全方面,美国主导的南海军事化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南海形势和平稳定的最大消极因素,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美日菲、美英澳等多边安全机制以及“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严重破坏南海周边安全环境。在维权方面,声索国海上单边行动呈现新的发展形式,岛礁建设、争议海域油气开发等单边行动加剧了争端国之间的矛盾,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仁爱礁的对峙明显增加。另外,“南海仲裁案”对我国的南海权利和主张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值得特别关注。在话语权方面,随着南海海上形势再度趋紧,南海话语权争夺将成为各方较量的新焦点。在规则方面,“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三读正式启动,对稳定南海形势有一定作用,但因其涉及很多实质性问题,有关各方“求同存异、相向而行”的难度明显加大。

 

吴士存理事长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张海文主持。

 

张海文所长主持

 

4位专家的报告视野宽广、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聚焦论坛主题,既有对中国式现代化和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重大思想、理论战略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海洋高科技对海洋产业经济的重大贡献,一带一路建设,陆海结合的战略通道以及南海问题的精辟论述,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跨领域、跨学科交流。本次论坛专家与学者云集,思想与智慧激荡。在交流分享中,凝聚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共识,在碰撞争鸣中,启发谋海济国逐梦民族复兴的新思维。论坛得到海大师生广泛关注,近21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会议现场

   

据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是中心重点打造的高规格、高级别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围绕国家海洋发展领域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研讨,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高端论坛是该论坛的系列之一,举办规模更大、涉及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是为更多学者提供服务的高端交流平台。

 

与会人员合影


撰稿人: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