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成功召开

时间:2024-05-30浏览: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力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当前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正处于深度改革期与复杂博弈期,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努力践行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5月28日下午,在“全球治理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中,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张海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副院长杨剑、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建伟、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永明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多维度解码全球海洋治理,以中国方案解答时代之问。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董跃主持。

 

张海文所长作报告

张海文所长报告题为《全球海洋治理的若干国际动态》,主要介绍了国际条约规则新发展和国际海洋新动态,分析了这些动态对全球和我国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变化议题纳入海洋法体系后的影响,BBNJ协定涉及的海洋战略空间争夺,“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的新博弈,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涉及的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塑料垃圾治理协定对我国产业的影响,以及澳大利亚-图瓦卢“友好联盟条约”签订、美国公布二百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美国对俄罗斯的海洋领域制裁、各国开展的软实力竞争等的影响。

 

杨剑院长作报告

杨剑院长在《“蓝色伙伴关系”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竞合态势》的报告中提到,蓝色伙伴关系是中国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报告回顾了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六年来的进展情况,并对“蓝色伙伴关系16项原则”进行了详细解读。“蓝色伙伴关系”有助于推进并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她呼应了“绿色增长”和“蓝色经济”的世界海洋文明发展趋势。关于全球海洋治理,要解决“三大矛盾”,还面临美国加强海上盟国体系、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打压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阻碍。报告围绕“蓝色伙伴关系”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建议。

 

张建伟院长作报告

张建伟院长作了题为《海洋微塑料全球治理:国内实践与国际合作》的报告,从海洋微塑料的定义、来源谈起,对其污染现状和影响进行了全业论述。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物以及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更加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作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引领者和贡献者,不仅努力解决自身问题,还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报告从政策规定与法律安排以及具体实践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借鉴域外国家和组织,特别是欧盟“禁止塑料行动”“地中海塑料垃圾行动计划”和“荷兰海洋塑料垃圾清理行动”等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国际合作的具体对策建议。

 

金永明主任作报告

金永明主任在《全球海洋治理新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涵与作用》报告中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主导中国海洋事务的重要指针和行动指南,其包含的要素和原则符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海洋治理要求,符合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和目标。如何让中国提出的海洋治理新理念成为全球海洋治理新理念,不仅需要我们积极阐释海洋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原则和精神,而且要让其他国家认可和回应,特别需要在阐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要素、原则、基础上,分析其融入海洋法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这样才能使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成为习惯国际法,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董跃处长主持专题论坛

 

来自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以及百余名中国海洋大学的师生,与会聆听了专题报告。专家报告内容丰富,视角宽广,对全球海洋治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大家纷纷表示报告非常精彩,受益良多!最后,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还与报告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现场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