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第六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青年论坛在青岛召开

时间:2024-10-15浏览:10

10月9日-10日,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中心,举办的主题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的第六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青年论坛在青岛召开。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出席论坛并讲话。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徐贺云在开幕式致辞。论坛特邀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刘惠荣,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海军大校梁芳,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施余兵,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孙吉亭作主旨报告。本届论坛征文评审专家及部分合作期刊主编、编审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心学术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毅研究员主持。

王曙光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海洋大国,应当强化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利用、加强海洋法治建设等推动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百年大变局的形势下,正处在在新旧思想、新旧体制的转换点上,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海洋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年人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勇于创新探索,为海洋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讲话

图片

中心学术委员马德毅主持论坛开幕式

徐贺云副所长在致辞中提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平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今,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全球海洋治理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规则构建持续深入、环保议题日益突出,国际司法机构更加活跃。青年研究人员是开展海洋研究的中坚力量,面对复杂的涉海国际形势,应当深入研究制约我国海洋发展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战略、政策和法律问题。要助力构建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体系,阐释好、践行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海洋法治理论,努力将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复合型的涉海人才,加强与国外智库和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力争在国际海洋事务中赢得更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图片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徐贺云致辞

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宣读《关于公布第六届中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论坛征集论文获奖名单的通知》。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145篇,作者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等82家单位。经评审,决定对77篇论文给予奖励,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4篇,优秀奖31篇,咨政建言奖3篇。

图片

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宣读获奖通知

随后,举行第六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青年论坛获奖论文颁奖仪式。

图片

一等奖

图片

二等奖

图片

三等奖

图片

优秀奖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东政法大学管建强教授主持。

图片

管建强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报告环节

刘惠荣教授报告题为《中国参与国际极地治理的贡献》,以“四十载春秋铸就中国极地事业”为总领,深入探讨了极地治理的缘起与现状、中国参与极地治理的进程,以及中国在极地国际治理中的主要贡献。她详细阐述了中国如何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一步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到利用极地。纵观40年极地国际治理,可以看出我国积极成为极地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努力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基础的国际法秩序,维护国际社会公共利益和各国的合法利益。接下来,我们要加大国内极地立法,完善国内法治体系,把国际法的遵守贯彻落实到国内法。

图片

刘惠荣教授作主旨报告

梁芳教授报告题为《美印太联盟体系演变及下步走向》。提出联盟体系是美国长期以来拥有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自二战结束以来,联盟体系就成为美夺取和维护世界霸权的重要工具。美印太联盟体系是以2017年特朗普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概念为标志,并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发展演变,逐步形成的区域联盟体系概念,目的就是对抗中国,以维护美国霸权。美推进印太联盟体系注重构建并发挥“小多边”合作机制作用,推动阵营对抗,强化与盟友伙伴的“互操作性”,增强美印太联盟体系应对全域、全维安全挑战的集体威慑能力。美印太联盟体系对中国构成极大冲击,不仅加剧了中美战略博弈,恶化了中国周边环境,还对地区合作产生负面影响。未来美印太联盟仍聚焦拓展全球政治、科技与军事联盟,优化印太军事布局,以“小多边+”形式持续扩容,加强联盟军事行动能力。

图片

梁芳教授作主旨报告

施余兵教授报告题为《BBNJ协定下的执行和遵约机制:谈判分歧及制度评析》。他指出,BBNJ协定的通过是在海洋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未来实施的法律问题,尤其是BBNJ协定第八部分的执行和遵守机制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他首先梳理了协定执行和遵守条款的缔约史。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在这一议题的谈判中,各方在“执行的监测”条款、执行和遵守委员会条款,以及“有区别的执行与遵守”等条款上存在的分歧。在对这些分歧进行厘清之后,施教授谈了其对BBNJ协定所涉执行和遵守条款的评价。他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1994年和1995年前两个执行协定均没有规定执行和遵守程序,协定规定了这一机制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的创新和发展。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该机制的未来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执行和遵守委员会的运行及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图片

施余兵教授作主旨报告

孙吉亭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如何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入海”》。报告从把握内涵、找准优势、看清不足、精准发力四个方面,深入阐述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内涵与外延,以及如何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海洋生产力水平的跃迁。报告提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洋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体现了海洋生产力水平的跃迁。海洋为山东经济活动的拓展和优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洋科技创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是山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塑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是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重要抓手,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还要增强文化自信,讲好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故事。

图片

孙吉亭教授作主旨报告

随后,27位到场的获奖青年学者进行分组报告交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刘惠荣教授,《中华海洋法学评论》主编施余兵教授、《Marine Development》主编赵昕教授、《海洋湖沼通报》编辑部主任王学昌教授,《边界与海洋研究》副主编、编审张琼,《武大国际法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钱静,《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王明舜,《海洋开发与管理》执行社长、副编审侯京淮,《国际问题研究》编辑宁团辉,《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编辑张诗奡等期刊代表分别介绍了期刊特点和选题倾向,并对青年学者写作和投稿提出了建议。梁芳教授、管建强教授、徐贺云副所长,中国海洋大学金永明教授、王垒教授、陈凯泉教授,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法律与权益研究室主任密晨曦研究员以及期刊代表组成的评议专家团,对青年学者的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组报告评议专家团

青年论坛已连续举办六届,得到了广大海洋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逐步发展成为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重要平台。

图片

图片

分组报告会议现场

图片

与会人员合影


文:史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