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污染生态学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分别发表了题为《Bioaccumulation, biomagnific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Sanggou Bay,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该团队在微塑料的海洋环境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尺寸、聚合物类型、形状和颜色等特征与周围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组成相似,表明环境暴露是其生物累积的主要来源。通过生物累积系数(BAF)和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分析表明,沉积物来源的微塑料对生物累积的贡献显著高于水体来源。此外,营养级放大系数(TMF)大于1,表明微塑料在食物网中存在显著生物放大作用,且该效应在小尺寸、纤维与薄膜形状、透明颗粒及聚苯乙烯成分微塑料中尤为显著。污染负荷指数(PLI)评估显示,桑沟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处于低风险水平。研究结果为理解微塑料在海洋食物网中的生物累积与生物放大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明确微塑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影响其营养级放大作用的关键因素。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