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小军:中美海洋经济对标研究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07-16

海洋经济最初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地理学派模型由哈佛大学SACHS J D提出,该研究小组发布的美国经济研究局报告和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影响经济发展的三大地理学变量与经济发展关系:(1) 国家面积占热带区域的比例呈负相关; (2) 距离海岸线100公里的滨海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呈正相关;(3)国家距离主要港口的距离呈一定相关性。滨海港口可以带动所有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一海洋经济概念又称为滨海经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经济发展历史上来看,滨海经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依托重要港口大宗资源交通便利的滨海石化产业、滨海制造产业;二是依托滨海创新文化的科技产业;三是依托滨海绵延城市带生活的高端服务业。其后,美国蓝色经济中心又详细研究直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海洋经济的构成,提出了狭义的“海洋经济”概念,至2009年形成了相对严密的体系,2010年美国首次成立了隶属于美国总统办公室的国家海洋委员会。本文重点讨论狭义的海洋经济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海洋经济战略的视野与定位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从两个视野来理解。

从国际视野来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海洋经济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地,但海洋经济的发展将面临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在经济方面,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于2016年4月发布了“2030年的海洋经济”,该报告指出,全球2010年的海洋经济贡献值为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其中海洋油气开采产业占比为海洋经济总量的1/3,其次为海洋交通运输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海洋经济为3100万人口提供了就业,其中海洋渔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约占就业总人口的1/3。OECD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的总量将达到3万亿美元,提供的就业岗位可达4000万个。发展最快的产业将出现在海水养殖、海上风能、渔业加工、海洋造船业及港口物流业等,要达到这一目标,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至关重要。在生态方面,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包括海洋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渔业资源衰退、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酸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深远海管理的缺位等。2012年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全球海洋联盟(Global Partnership for Oceans,GPO),秘书处设在世界银行总部,2013年又成立了全球海洋委员会(Global Ocean Commission),每年召开国际会议,期待形成世界性的共同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由潘基文签名发布了全球首次海洋综合评估报告。可见,形成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赢是全球共同的发展导向。

从本国视野来看,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五大发展理念,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海洋经济有四十字方针,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报告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1)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2)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3)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4)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对这一战略的定位非常清晰: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本文围绕这一战略定位,拟对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重点打造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注重培育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创意,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

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学

研究目的: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这一战略定位,本文通过中美两国海洋经济的现状进行对标分析,深入思考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并根据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些先进做法及潜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梳理,对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对象:(1)海洋经济的研究范围界定。海洋经济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通过海上联通的全方位国际产能合作,涉及面广。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围绕直接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经济业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六大产业。(2)创新发展的界定,本文所指主要考虑为经济学意义上的直接能够转化为产业产品的创新相关内容。(3)对策研究,本文侧重于推动产业创新的国家与政府层面上的对策思考。

方法学:对标美国海洋经济,采用双方最新发布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与SWOT分析,同时根据海洋重要产业门类的发展前沿,进行对策研究。

方法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说明:(1)中美对标的合理性,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体量的经济大国,且两国都具有广阔的海域和发达的海洋经济;(2)中美海洋经济起步时间接近,2001年联合国发布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美国于2001年经过106次国会批准实施“海洋行动法案”,于2004年发布海洋经济发展蓝图,中国国务院于2003年发布第一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3)关于海洋经济的GDP数据统计对标分析的可行性,美国大气与海洋局(NOAA)于2000年牵头组织了蓝色经济中心,开展专题研究,经过近十年研究,于2009年发布第一部美国海洋经济报告(NOEP),该研究取得了三项重要的成果,一是明确了海洋经济与滨海经济的内涵,海洋经济范畴由六大产业组成,分别为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矿产业,而滨海经济则是所有拥有海岸线的各州经济的总和。最近的一次报告发布是2016年。中国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海洋局联合编制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5》于2015年12月29日在北京发布,对2011年至2014年的海洋经济数据进行了总结,2016年3月8日又发布了“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所选用的门类指标更多,但经过数据汇总,其主要的产业门类可以归入与美国海洋经济报告相一致的六大门类,这样为对标研究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行性。(4)海洋经济对标分析的及时性。由于海洋经济六大产业门类概念近年来为国际所公认,世界各国基本都在采用该方法进行海洋经济数据的统计,我国在2016年为了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开展更加详尽的海洋经济数据普查,可以在今后对细分数据进行更加详细之研究。

三、中美海洋经济的对标研究与SWOT分析

(一)中美海洋经济的对标比较研究

根据中美两国发布的最新的海洋经济的统计数据(中方为2015年统计数据,美方为2013年统计数据,略有时间差,但不影响对标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到,若直接比较海洋经济六大产业门类的GDP总和,中美分别为4125亿美元、3593亿美元。而当年度中美GDP分别为10.4万亿美元和16.7万亿美元。中美海洋经济的总量各自占其本国GDP总量的3.96%和2.17%。若对于海洋经济六大产业门类进行分别比较,可以看到,除海洋油气矿产业外(美国为1687亿美元,中国为383亿美元,美国为中国的4.4倍),其余五个海洋经济主要产业都是中国领先,其中领先最大的是海洋渔业,中国为美国的9.1倍,其次是海洋工程建筑业,中国为美国的5.5倍。即使印象中应该是美国占优势的滨海旅游业,中国为美国的165%。对于制造业进出口具有最重要贡献的海洋交通运输业,中国为美国的144%,而海洋船舶制造业,中国为美国的129%。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实体经济领域的GDP的总量已经超过美国,这在海洋经济实体产业中也得到了验证。

国家海洋局于2016年4月14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指出,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Ⅳ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67150、51740、40020和63230平方公里。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7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V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8%、56%和45%。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率为50%。监测的河口、海湾、珊瑚礁等生态系统86%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赤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渤海、黄海和东海局部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近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海洋经济无序过度发展有关联。而美国的海洋环境状况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相对来说要好的多,因此,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

表1 中美海洋经济数据比较

注:中国海洋经济GDP的数据单元格有两栏组成时,上方一栏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下方一栏单位为10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换算采用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4936);美国海洋经济GDP的数据单位为10亿美元。海洋科教管理服务业与其他海洋相关产业的GDP数据在美国报告中缺失。上表中,为了对比中美海洋经济产业,美国仅划分为六大产业,其中,美国的海洋油气矿产业相对于我国而言,则细分为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此两者并不完全对应,但为便于比较分析,则将我国的这七个产业总和起来与之对比,列名为细分合计。

(二)我国海洋经济的SWOT分析

为了找准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这里做一个相对简单的SWOT分析,以梳理出对策建议的着力点。表2列举了我国海洋经济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主要论点和相互作用的关注点。

表2 我国海洋经济的SWOT分析模型

国家海洋局自十二五以来,重点抓住了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构建了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创新布局(至2016年12月,已经批准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包括:上海浦东临港、福建诏安、江苏大丰、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福建厦门、广东广州南沙、河北秦皇岛、广西北海、浙江舟山、浙江宁波梅山、天津滨海、山东潍坊等13家,分布于我国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

针对将来,海洋经济该如何发展, 我国国家海洋局与OECD均提出的海洋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国家海洋局发布主要提出:(1)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打造海洋产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端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系列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规模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工程化、海洋新材料适用化、海洋渔业安全高效化、海洋服务业多元化。(2)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海岛保护与合理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障服务、极地大洋和海洋维权执法等技术应用。(3)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海洋科技服务新能力。构建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网络,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创新平台,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兴海服务能力。(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开拓开放共享发展新局面。加速海洋高新技术引进与融合,推动优势海洋产业走出去,加强联合研发平台建设和国际标准制定。(5)创新管理机制体制,营造统筹协调发展新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协同推进机制;改进政策环境,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创新支持模式,增强多元投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兼容同步发展。OECD则主要提出两个重点:一是受到发展压力的传统产业:海洋航运业(到2030年世界集装箱数量将增加至3倍);海洋造船业;海洋捕捞业(世界渔业资源有1/3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滨海旅游业(老龄化时代到来与收入增加使该产业将继续增加);港口设施与能力建设(可能会受到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困扰)。二是需要创新发展的面向2030年的新兴产业:远海风能波浪能潮流能;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矿藏与金属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技术;大洋旅游业;海洋监测、管理服务业。整个新兴产业将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需要跨产业、跨专业的合作,需要价值链整合和海洋空间资源的优化。

同时,《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科技兴海也迎来深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规划》确立了新时期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方针,即“创新驱动、高效转化、强化服务、兴海强国”,同时坚持需求导向、协同创新、示范带动、全球视野4项原则,并具有更加注重海洋高新技术转化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公益技术转化应用对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更加注重科技兴海服务能力提升,更加注重科技兴海开放共享发展。

综合以上所列举的信息,我们认为:从近年来的海洋产业导向来看,必须抓住三大关系。一是近期传统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益可行性和长期新兴产业的创新研究技术储备相互平衡,二是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三是科学研究对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由此梳理出五个关键问题。

1. 海洋国土、海洋意识与海洋管理的进一步深化;

2. 海洋近海环境污染的因素识别与有效应对;

3. 海洋港口优势的进一步强化与效率创新;

4. 海洋生物资源的产业链创新;

5. 海洋科技的理念与政策调整。

四、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美对标研究、SWOT分析与关键问题的梳理,提出八项对策建议。

(一)设立具有综合协调力的国家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

要清晰地认识到海洋经济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性概念,涵盖的行业众多,需要多部门协调,中美两国的情况类似。美国的做法是:在国会通过海洋经济的行动法案,在总统办公室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National Ocean Council)。我国的行动法案是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海洋局通过国务院发布,建议国家提升国家海洋局行政层级,并设立国家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通过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涉海行业的协同行动,使得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更加权威的统一协调机制。

(二)海洋科研机构要聚焦产业链创新

我国对于创新和科技的关系一直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不符合中国国情。理由有两个。一是中国对于科技与创新的语境模糊,若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创新,必须将科技理解为基于科学的产业技术(science based industrial technology)或者称为研发(R&D),研发也需要深层次的基础科学的突破,但基础科学(Science)更加广义,大多数并不直接与现实的技术相关联。创新的本质是科技的产业化(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二是中国企业大多尚缺乏深度的研发力量,因此,通过海洋科研机构聚焦产业链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是创新驱动的有效途径。海洋科技创新是转变海洋资源开发方式、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际海洋学术界重点聚焦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包括极地变化、海洋碳平衡、海洋酸化等问题,建立全球性的海洋监测网络、海洋物理学、生物海洋学等领域研究的重心。但也必须看到,这些研究对于海洋经济的相关产业支撑度相对较低,海洋经济领域直接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由于在学科领域上本身不属于海洋科学领域,在当前按照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学科分类的管理体系中,出现了产业化研究弱化的局面,部分产业领域(如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在当前的学科分类中可归属于海洋科学、食品学、水产学、生物学、药学等诸领域,例如海洋药学则出现了在一级学科分类中定位缺失的问题。因此,为使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更加有效地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聚焦于产业链创新,有效增加学科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使得科技对于科技兴海产业基地的创新发展起到真正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开展海洋水质指标修订与生态修复工程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近海污染情况严峻,但仔细分析污染的特征,可以明确看到主要的污染因素是富营养化,由于我国的海洋环境公报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因此,只要一项指标不好,则整个水质类别就处于该项指标水平,这一方法导致两大缺失。一是对于富营养化属于“对人类短期无害”的营养盐过剩;二是一旦该区域水质若处于较低水质,则对于其他有害指标的治理显得“意义不大”。因此,建议我国的海洋环境公报将富营养化指标、基本物理指标与有毒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赤潮毒素等)指标分列为三大类进行评价与发布,对于富营养化指标需要有长期治理的认识,但若有毒有害指标属于较好水质标准,则该区域水质应定义为较好。对于富营养化问题应该制定生态修复工程行动纲要,对于有毒有害指标则必须采取严格控制,对于有毒有害指标较高的海域需要提出严重警告与责令整治。而对于国际海洋界关注的新型污染源(如微塑料等)则需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则。

(四)围填海科学化与生态化可为滨海城市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

2015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指出,全国共计围海造地11055hm2,同比增长13.19%,若按照每公顷土地750万元计算,则产生的国家财政收入为800亿元。事实上,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以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热点是围海造地。对于围填海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对标美国,可以了解到美国在东西海洋两岸曾经进行大量的围海造地。通过科学化与生态化的规划,在不减少海湾纳潮量、尽量减少滩涂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围填海对于滨海城市仍然具有重要的存量土地调节作用、城市新功能块(机场、码头、滨海城市景观、休闲体育)拓展的贡献。例如,美国在加州曾通过围填海大量建设高尔夫球场,在佛罗里达建设滨海高速公路等。通过科学化和生态化的路径,我国滨海城市的一些新经济业态可以在围填海区域展开。

(五)通过高端装备与信息技术,尽快实现海洋港口绿色化与效能化

笔者曾经对宁波港口的吞吐量、宁波城市GDP、宁波优质天气天数进行数据相关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相互关联。美国洛杉矶长滩港是世界上第一个优质空气计划的实施单位,效果十分显著。今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在洛杉矶港开展智能化物流管理服务的升级。我国沿海港口开展绿色化、效能化的产业升级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建议尽快开展。信息通讯科技、大数据优化服务平台、港口岸电供应、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有效进行产业升级,带动所有与港口相关的产业的效能提升。

(六)重点打造海洋药物的新源头

海洋生物具有陆地生物无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领域。近年来在海洋药物领域的研究发现:(1)海洋药物主要由微生物合成;(2)海洋微生物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近十年来,已经发现,微生物中有95%以上属于传统意义上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但近年来已经建立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技术,这一领域被称为生物界的暗物质。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将成为知识创新与专利竞争的高地,必须在基因、化学、合成生物学等多个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研究,是海洋药物的全新的宝库,因此,从占领海洋药物科技源头创新的角度来看,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亟待重视。

(七)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与高效海水养殖

我国在海洋渔业领域有两个极端现象,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程度十分严重,我国的海水养殖产业则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海水养殖是今后食物资源的重要保障,美国将发展海水养殖业成为食物的蓝色革命。我国可以进一步发挥海水养殖领域的优势,更多地养殖高价值的鱼类,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海洋水产资源的全资源化利用,形成更高的产业效率与绿色制造。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建议学习美国加州的渔业资源管理(California Cooperative Oceanic Fisheries Investigations),该计划通过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与管理对策的有效协同,解决了加州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相信这样的长期研究计划,将对我国近海的海洋牧场规划、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产生科学管理的重要价值。

(八)注重培育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创意,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

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指出,滨海的邮轮经济、游艇经济已经成为海洋旅游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这与我国滨海城市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邮轮、游艇均属于相对高端的产业,对于这些新经济业态,需要注重培育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使得该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对于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排放问题要做到未雨绸缪。

世界海洋评估报告指出:海洋占地球表明的70%,海洋的平均水深4000米,海洋水体积为13亿立方公里,占世界总水量的97%,海洋产生了地球氧气的50%,海底通讯电缆占世界总电缆长度的90%,海洋交通运输相对于航空运输和陆地运输具有更低的碳排放,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最根本保障。海洋矿产油气资源、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海洋专属经济区等都是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潜能,海洋经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本文则重点聚焦于我国滨海城市如何在国家海上丝绸战略中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的直接经济贡献,对此通过对标研究等方法,提出了八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期待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理论贡献。

文章来源:原文刊发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作者:严小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