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评价指数体系的研究成果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0-23

“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是我国海洋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2016年以来,国家安排资金近50亿元,支持沿海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辽宁盘锦、温州洞头和福建厦门等成为全国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
投入了如此的人力物力整治修复海湾,最终效果怎么样?如何判断生态环境是否改善?
日前,中国太平洋学会蓝色海湾研究分会副会长、秘书长,温州市洞头区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院长李昌达告诉记者,运用“(中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评价指数体系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可对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近日,该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李昌达作为项目带头人对此作了相关解读。
记者:请介绍一下“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评价指数体系的概念和研究成果。
李昌达:“蓝湾指数体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海湾整治修复对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促进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效应评价指数和对照标准体系。
“蓝湾指数体系”包含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6项蓝湾指标,以及管理保障、约束指标两项特色指标。
人和指标,包括群众满意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评价指标,可通过对海湾居民及游客等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物丰指标则反应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修复海岸线,不能为了修复而修复,而要更加关注生态红利的溢出效应。
项目历时两年,对2010年至2015年度中央海域使用金支持的244个项目开展研究,总结和提炼出了这套评价指标体系。
记者: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如何?
李昌达:举个例子。温州洞头区作为试点,先期进行了海湾修复和综合环境治理。
按照这套体系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蓝湾指数”为85.99(满分100),反映海湾质量状况良好、稳定,保护和管理全面。而整个蓝湾工程评估结果为0.84(满分1),反映工程修复效果良好,修复对象状态稳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不久前,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局在东岙湾口设置了“蓝湾指数显示屏”,实时滚动播出当日游客人数、亲水指数等级、沙滩游乐指数等级、廊道观光指数等级、水温、浊度、叶绿素、波浪、能见度、气温、风况、天气、漂浮物等数据。这让市民和游客对海岸线资源保护有了直观的感受。
除了蓝湾指数,大屏幕还可通过大数据中心,接驳不同数据指标体系,反映蓝色海湾,生态岛礁,南红北柳,和美海岛,海洋公园,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等进展情况。
记者:评价体系研究对于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起到哪些作用?
李昌达:“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蓝色海湾整治列为重大海洋工程之一。按照部署,到2020年,蓝色海湾工程将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16个海湾,推进50个重点小海湾的整治修复,大力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能力。
如何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海域内各级监管部门提出科学的数据和合理建议,确保在接下来的生态修复行动取得实效,同时为项目检查、考核、验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而立项的。
下一步,项目的实施经验和成果将继续总结推广,形成的评价标准和考量指标也将在全国示范、推广,以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