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争锋,舍我其谁 --《海洋形势评析》第三讲顺利开课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0-31

10月26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开设的《海洋形势评析》第三讲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研讨型教室6316准时开讲。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原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立新为海大师生做了题为《南海形势分析与对策》的专题授课。

专家授课现场

李立新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以鲜活的案例为抓手,从南海地区形势的概述与研判、南海维权实践的梳理与分析、南海岛礁建设的举措与意义、南海权益维护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剖析了南海地区相关国家与中国的争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南海管控的历程、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成就与战略意义,并基于实践需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李老师有着丰富的海洋调查、海上巡管和南海维权经验,他在课堂上饶有兴致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参与过的护航任务的经历,并指出中国在海洋法方面的人才培养急需加强,动情地呼吁同学们为完善中国海洋法体系做出贡献。李老师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授课现场笑声不断,其身上特有的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和强烈的国家领土安全责任意识值得当代青年学子的敬佩与学习。

评议人郭新昌老师进行现场评议

本次课程邀请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郭新昌副教授作为评议人进行评议,前来听课的学校退休教师李凤岐教授进行了即兴点评。郭老师认为李老师授课给师生带来了很多启发,告诫学生研究问题要与实地调研相互结合,从实践中积累数据和经验,提出对策。年近八十的李凤岐教授长期工作在海洋研究领域,对南海形势的研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对李立新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生动的总结和评述,并勉励大家要理性看待南海局势,不要做毫无理性、盲目跟风的“愤青”,要做为了祖国和平崛起而奋发图强的“奋青”。

师生圆桌研讨现场

相比于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分组制度,将选课学生分为7个学术小组,每一小组根据相应专题进行研讨,要求学生预先查阅专题报告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本次课程的最后一节由李立新老师和第二学术小组的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圆桌式学术研讨。学生们围绕专家预留的“中越菲等国联合开采南海油气资源的可能性”、“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动机”等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了充分的研讨。

据悉,在准备作业阶段,该组同学分工明确,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搜集、整理资料,并集中进行资料的分析。汇报时,小组成员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分别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随后小组同学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甚至有同学之间因不同的观点而交锋,引发了其他同学的极大兴趣。李立新老师对这样新颖的汇报形式给予了积极评价,也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就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最后,李凤歧老师也主动参与进来。在看到小组成员大多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以后,他要求大家要做到明晰概念,钻研问题要细致,态度要端正,要从国家民族的发展出发进行研究。小组学术汇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互动形式将专家的专业讲解答疑和学生小组展示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良性交流,课程效率大大提升。

下课后李凤岐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

在座的师生无不为两位李老师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和震撼。课程班长时寒筱在课程感受中写到:无论是李立新老师还是我们敬爱的李凤岐老师,以及那些奋斗在一线的默默无闻的人们,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让人动容。我们广大青年要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进。18级法学大一新生彭思朗表示:“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未来法律人,我感到责任重大,像李立新老师所说,必须学好法律,未来做中国的底气。”

《海洋形势评析》课程自开课以来,好评如潮,关注度不断上升,诸多海大老师和很多未能成功选课的同学都慕名前来听课,每次上课教室里都座无虚席。据悉,下一次的课程将由来自海军指挥学院战略指挥系的海军大校冯梁教授为师生们带来题为《海上通道安全》的专题授课,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听课。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供稿

附:下期课程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