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1-16

冷战结束以后,我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开始将地缘政治重心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随后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并制定了中国未来要成为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强国和海运业强国等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出“十一五”规划要在现有“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确定并实施“海陆统筹”,推动中国海洋开发和陆地发展齐头并进。2010年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计划更加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目标,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建设海洋强国第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目标要求的提出,表明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而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国内学界对海洋强国这个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金永明指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基本特征,主要为5点: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构建海洋制度及其体系的高级人才队伍;海上国防力量强大。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波认为,强弱是相对而言的,离不开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海洋强国之所以强,至少必须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与自身比,实力得到了增强,实现了跨越;二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比,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进入了国际海洋政治的强国俱乐部。当前,世界各沿海国纷纷出台海洋战略,大力拓展海洋空间,着力强化海上实力。在世界海洋国家群体性大发展的背景下,第二个指标显然更有意义。换言之,对外追求一定的海洋权力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应有之义。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应追求以下3大目标:一是地区性海上力量;二是国际海洋政治大国;三是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由此可见海洋经济产业在建设海洋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从“钻石模型”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与前景

目前中国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喜人,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从数字看,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0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919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38.8%和56.6%。据测算,2017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57万人。然而,从质量上看,可以改进的余地不少。具体而言,中国在海洋经济产业领域面临以下一些问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海洋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基础涉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等等。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一个: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缺乏。

因此,振兴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建设海洋强国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海洋产业的竞争力。在国家产业竞争力培养与提升理论方面,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关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源。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或某一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以下6点: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2.需求状况,主要是指本国的市场需求。3.相关及支持产业,是指这些产业和相关的上游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指的是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力与国内竞争对手的推力。5.政府,政府的政策影响不可漠视。6.机会,该因素属可遇而不可求,机会可以影响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这6个因素画在图上像一块钻石,所以称之为“钻石模型”。

从“钻石模型”的视角看,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有着提升与发展竞争力的很大空间。

从生产要素角度来说,中国有近14亿人口,更有着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在基础教育和知识资源方面,中国在高铁、航空、高速公路、港口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在通信基站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仅仅2017年的前三个季度就新增移动通信基站44.7万个,总数达604.1万个。2018年4月,中国在贵州省贵阳市开通第一个5G通信基站。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知识资源方面也有喜人的进步。在2018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2018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增长幅度较大。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长达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跨越了南海、东海、渤海以及黄海等诸多海域,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众多的海岛为我国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例如,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我国濒临北部湾、黄渤海、舟山以及南海沿岸四大渔场,这些地区多数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的竖直搅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和有机质;在矿产资源方面,海底蕴含着包括多金属结核在内的丰富的深海矿产资源,可为今后海洋矿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海洋旅游资源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许多沿海省份建有海洋公园、水上游乐场等户外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如果将上述资源围绕强化海洋经济产业进行深度整合,必将提高该产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竞争力。

就现实需求而言,我国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是世界头号工业大国,仅在2016年度,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大的产能和市场对海洋资源、海上航线提出了巨大而旺盛的需求。如果善加利用,将会为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提供强劲动力。

在相关支持产业方面,中国也有不俗表现。 回顾中国过去近40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相互补充,促使中国不断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借助已有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成果,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高铁、核电、通信、航空航天、船舶、电子、能源等产业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尤其是高铁、航天和核电技术,已成为中国工业的三大名片,对整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上述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或多或少都与海洋经济产业相关,有的甚至是主干产业,比如船舶工业。

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力与国内竞争对手的推力方面,中国近年来在海工装备和船舶制造领域与日韩等国展开了激烈竞争。据综合航运服务供应商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6月,全球船舶业新接订单3509万载重吨,同比增加17%,延续了复苏势头,船舶行业市场活跃度逐步改善。2018年6月中国船舶业新接订单占比提升到52%,截至7月6日,中国船舶业的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和完工量均高于日韩两国,居世界第一。近十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基于政策的支持和劳动力优势,超乎想象般地迅速驶入快车道,目前已具备三大主流船型的自主研发能力,并凭借较强的成本承受能力逐渐赶超韩国和日本,形成了中韩日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此外,我国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订单大幅增加,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国内造船企业中的骨干单位所承接的订单约占世界订单总量的49%,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海洋强国新加坡的造船企业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这让我国在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成为世界领先国家。

在政府政策领域,2003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海洋实力(由海军力量、海洋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构成)”“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海洋技术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任务之一,这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至于机会方面,更是得天独厚。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海洋空间的战略地位大幅度上升。冷战结束带来的两个平行市场的消失导致经济全球化加速,而海洋是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俨然进入地球村时代,而海洋是沟通各大陆的唯一地理媒介,海洋经济产业因此面临巨大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中国在提升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关于提升海洋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切实提高海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设计和实施国家级的海洋战略。其目的在于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目标与实施途径。而海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我国缺少专门机构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管理和协调,这导致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难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等问题。建议在国家海洋战略的指导下设立相关机构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次加强海洋经济产业人才梯队的培养,尤其是科技类人才。海洋经济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对高端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领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要切实落实人才引进计划,加强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高新技术的人才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海洋教育,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模式。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队伍,才能为海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最后是增强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定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由于自身的产业属性和发展特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别于以往传统海洋产业,具有特殊性,并且目前我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起步较晚,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在该领域加强人才、资金的投入,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其竞争力,国家有必要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海洋经济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可以期待,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将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