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模式与对策建议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8-12-18

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增长仅依靠传统海洋产业是远远不够的。欧美海洋强国的经验表明,发展海洋经济迫切需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擎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闭门造车,推进产业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这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洋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对象,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自然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与世界各国开展各种竞争与合作,并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导向提供海洋产品和海洋资源的过程。2010年我国出台《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成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引擎。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能务实发展国内市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开拓国外市场。

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学者们对其发展状况、支撑条件和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研究。但关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研究较少:付秀梅等分析海洋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姜秉国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领域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国际合作模式;李彬探讨政府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中的职能定位。因此,我国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实践需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运行模式亟待归纳和完善。本研究在分析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模式,提出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模式‍

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

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应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优势。我国在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以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等为重心,实行全国协同创新和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即根据不同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优势产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不仅促进产业布局更加均衡,而且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模式‍
技术创新不足是目前制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主因,可推广海水淡化业的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协作,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该模式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完成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配置,实现知识产权共享;②鼓励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的实用化和商业化,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③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人才交流互动,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金利用方式上不断创新,逐步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政府应不断完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的投融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为我国相关跨国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随着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外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投融资方式选择空间,“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更是促进我国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国际合作模式‍
我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雄厚的资金力量,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与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一方面,从海洋强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合型人才,之后开展自主创新,研发更加适合我国现状的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并完善外资引入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桥梁,通过外资引擎带动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在选择国际合作伙伴时,应综合评估其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合理测算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质量。

对策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须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的大体系,产业的国际化是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在全球范围有效利用资源,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最大限度地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对优势产业实行规模化发展,建设一系列优势产品基地,从而降低其国际化的成本,同时提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完善发展体制机制‍
以政府为坚强后盾、以市场化为运行手段,不断完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的扶持和监督力度,根据发展形势适时出台优惠政策,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方向。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府可根据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相关产业国际化战略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制定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等长远和稳定的政策规划,促进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国际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其他海洋强国的交流合作,缩短产业发展差距,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学习、消化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如,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业这种资金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而言,必要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但能降低其研发成本,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应积极参加国际海洋生物医药联合项目,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

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分支产业都存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以及研发投入较少等问题,而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对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不可少,可有力保障产业研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应建设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平台,建立以个人投资为主、以国家财政投资为引导、以信贷资金为支持、以外资和证券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平台;同时培养建立专业广、层次高和结构合理的海洋科技复合型人才队伍。

 强化示范项目建设‍
政府可通过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基地或示范区的方式,培育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龙头力量,带动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青岛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等地近年来陆续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示范基地等示范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海水淡化业的发展速度,为其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