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海洋灾害与防灾减灾》科普展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9-01-3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 千米长的海岸线和16000 千米长的海岛岸线。沿海海洋灾害频发,灾害影响范围广,沿海分布的1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存在发生风暴潮、海浪、溢油等海洋灾害的风险,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严重的海洋灾害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根据最近10 年的资料统计,我国由风暴潮、海浪、海冰、海上溢油等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59 亿元,死亡170 人左右。经济损失中,以风暴潮在海岸附近造成的损失最多,而人员死亡(含失踪)则主要是由海上狂风巨浪所为。

作为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沿海地区各类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海洋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利于普及海洋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各级政府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参观本展览,有助于提高广大沿海地区群众的防灾意识,防患于未然,有效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什么是风暴潮

由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大风、气压骤变等原因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叫做风暴潮。它和海啸有些相似,在古代就被称为“海啸”“海溢”。但和海啸不同的是,风暴潮仅仅是海洋表面受到扰动而产生的。随着海上观测技术的发展,风暴潮变得越来越容易预测。

台风大风和它中心低气压引起的叫做台风风暴潮;温带大风过程引起的叫做温带风暴潮。当风暴潮影响到近岸时,大量海水在岸边堆积,不仅给岸施加额外的压力,还很容易生成破坏力极强的大浪、巨浪。

风暴潮灾害的成因

风暴潮能否成灾,主要取决于风暴增水、岸边海浪与天文潮的综合作用,如果风暴潮恰逢天文潮高潮,又有狂风巨浪伴随,往往导致垮堤决坝、海水侵陆、摧桥断路、倒房塌屋、淹田没禾、吞噬人畜,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灾情回顾

我国从汉代起便有风暴潮灾害的记录。历史上,我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害触目惊心,在较详细记载的个例中,仅20 世纪我国沿海就发生过4 次淹死万人以上的台风风暴潮灾害(1905 年、1922 年、1937 年和1939 年)。

2006 年8 月10 日下午17 时25 分,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中心最大风速60 米/ 秒。“桑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登陆后2 小时,“桑美”减弱为强台风。而后“桑美”在副热带高压引导下西进入内陆,强度继续下降,11 日上午“桑美”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桑美”给中国东部沿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造成了25 亿美元的损失。“桑美”以其创下的多个第一,载入了史册,人们永远铭记他美丽的名字,也永远不会将他带来的一切灾难忘却。

风暴潮避灾措施

 为预防或减轻风暴潮灾害损失,应及时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相关部门发布的风暴潮警报,尽早做好准备。

 发生风暴潮时不要滞留在海边,应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

■ 海上船只在得到风暴潮警报后应尽快返回港湾,船只回到港口停好并栓牢,船上的人要撤离到岸上。

■ 轮渡、海水浴场、海上观光等都必须停止,不要到海边钓鱼、看潮等。

海上的波浪是怎么形成的

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的波浪。

海浪分为风浪、涌浪两种。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海面上由刮风引起的浪叫风浪。涌浪是指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

海浪灾害

海浪为大海增色生辉,同时也会转化为灾害。由强风如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大风等引起的海浪,在海上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工程和海岸工程,造成巨大灾害,这种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也有的把这种能导致发生灾害的海浪称为风暴浪或飓风浪。

灾情回顾

2013 年9 月29 日,“蝴蝶”台风浪在西沙珊瑚岛附近海域造成5 艘台山籍南沙生产渔船遇险,其中3 艘沉没,62 人死亡( 含失踪)。

海浪的危害

巨浪可引起海上船舶倾覆、折断和触礁,摧毁海上平台,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的灾害。

巨浪可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海水养殖设施等各类海工建筑物。海浪对沿岸工程设施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二次巨浪来袭可能会破坏整个港口的设施。据测量,近岸浪对海岸的压力,可达到每平方米30~50吨。

此外,海浪有时还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港、航道,造成淤塞等灾害。

海浪避灾措施

■ 及时收看收听电视和广播新闻,留意海洋预报部门发布的海浪警报。

 巨浪拍岸时应远离岸边和礁石,保持足够安全的距离。

■ 海上航行船只在得到海浪警报后应尽快返回港湾或避开大浪区。


什么是浒苔?

浒苔为绿藻门石莼科的一属。藻体直立,管状中空或者至少在藻体的柄部和藻体边缘部分呈中空,管状部分由单层细胞组成。藻体单条或者有分枝,圆柱形,有时部分扁压。藻体基部细胞生出假根丝,向下形成固着器。每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1个片状叶绿体,常有1个或者多个蛋白核。常生长在潮间带岩石上或石沼中,或泥沙滩的石砾上,有时也可附生在大型海藻的藻体上。中国常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扁浒苔、条浒苔等。

浒苔灾害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是造成海洋大型海藻浒苔绿潮暴发的主要原因。

浒苔的危害

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 可阻塞航道;浒苔大量堆积腐烂繁殖需要消耗大量氧气, 并散发出恶臭气味,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发展;浒苔缠身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大量繁殖的浒苔能遮蔽阳光, 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腐烂浒苔所产生的氨氮和磷酸盐会刺激部分微藻生长,有可能在局部海域导致赤潮发生,造成次生灾害。

还有研究表明, 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等。


浒苔的利用

浒苔虽然多种“罪状”,但并非一无是处。现在科技已经可以赋予人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首先,浒苔可以食用,在日本被叫作“青海苔”,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海藻类食品。但食用浒苔还是人工养殖的好,野生浒苔混有其他水草和泥沙,口感很差。福建南部用浒苔作调味品和食品。江苏、浙江称浒苔为“苔条”,是市场上的常见食品。其次,浒苔可以加工成海藻肥,浒苔肥料的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100 多种,可以广泛应用到蔬菜、瓜果、大田作物和花卉等。

再次,浒苔死亡后能产生甲烷,也就是清洁能源沼气。适当加以利用,可以让浒苔变成资源。

最后,浒苔还可以提炼出宝贵的海洋寡糖。寡糖与一般的糖相比,具有抑制血压升高、热量低,不易致人发胖、防止龋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浒苔灾情回顾

2013 年江苏近岸海域共发现浒苔绿潮3 起,最大成灾面积15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5 月27日连云港近岸海域、盐城滨海沿岸发现少量绿潮,28日在连云港港连岛度假区近岸海域有条状绿藻漂浮,苏马湾生态园海滩发现少量绿藻。5月30日,连云港港邻近海域发现较多绿藻。

2014年4月30日江苏省竹根沙、蒋家沙海域发现浒苔绿潮,9月8日于盐城南部近岸海域和南通以东海域最后一次监测到漂浮浒苔分布,全年浒苔绿潮持续时间为132天。全年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管辖海域浒苔绿潮单次最大分布面积为18957平方公里,发现于7月14日;单次最大覆盖面积为253平方公里,发现于6 月12日。部分区域出现浒苔登滩现象。

2015年5月12日在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发现浒苔绿潮,8月14日最后一次在连云港近岸海域监测到零星漂浮浒苔,全年浒苔绿潮持续时间为95 天。全年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管辖海域浒苔绿潮单次最大分布面积为11400 平方公里,发现于5月31日;单次最大覆盖面积为200平方公里,发现于5月31日。部分区域出现浒苔登滩现象。

2016年5月11日在江苏南通、盐城沿岸海域发现浒苔绿潮,8月25日最后一次在南通沿岸海域及盐城外海监测到零星漂浮浒苔,全年浒苔绿潮持续时间为107天。全年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管辖海域浒苔绿潮单次最大覆盖面积为185平方公里,发现于6月9日。6月中下旬,盐城和连云港部分区域出现浒苔登滩现象。

江苏省对浒苔采取的措施

自2014年开始,每年4月~10月开展江苏海域浒苔卫星遥感监测;

开展浒苔打捞和资源化利用;

紫菜养殖区浒苔回收和网帘回收;

与山东开展联防联控以及联防联控措施研究。

海冰灾害

海冰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当海洋中出现严重冰封或冰山,就会对海上交通运输、生产作业、海上设施及海岸工程等带来危害,成为海冰灾害。

世界上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海冰灾害发生。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海冰灾害甚至灾难,最严重的一次当属“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海冰的危害

海冰不仅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能损毁舰船、石油平台等,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海冰危害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封锁港口、航道;

■ 堵塞舰船海底门;

 使锚泊舰船走锚;

■ 挤压损坏舰船;

 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灾情回顾

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是海冰灾害多发区之一,由于地理纬度偏北,易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特别是在重冰年,海冰往往布满整个渤海,对海上工程设施、航运、水产养殖等构成很大威胁甚至破坏。海冰灾害严重时,海冰甚至可以涌上海岸,对海岸上的建筑物造成破坏。

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渤海海上交通全面瘫痪,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 厘米厚猛钢板制作的直径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可见海冰的破坏力给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通常指近海海域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会呈现不同颜色,因多数情况为红色或红褐色,我国习惯称为赤潮。

为什么会发生赤潮?

赤潮的发生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发生在近海海域。沿海工业排污、生活排污以及水产养殖饵料残留等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赤潮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是赤潮发生的必要条件。

赤潮有哪些危害?

赤潮会导致海洋生态过程异常,造成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破坏海洋中正常生产过程,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赤潮生物会附着在鱼、虾、贝类等生物的鳃上,使其呼吸器官难以发挥作用,引起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直接或间接通过食物链在海洋动物体内富集,引起海洋动物或食用这些动物的人中毒甚至死亡。

■ 赤潮生物的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鱼、虾、贝类等生物因缺氧死亡。

 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并在海面聚集,使水下的海洋生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我们该如何预防赤潮的发生?

预防赤潮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减少陆源排污,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 控制合理的海水养殖密度和面积。

■ 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选用无磷洗涤剂。

发现赤潮我们应该怎样做?

 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及时报告当地海洋管理部门。

■ 停止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

 一旦发现疑似中毒现象,应及时送医救治。

什么是海啸

往湖里投下一颗石子, 水面会泛起层层涟漪。如果使劲搅动海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对了, 海啸。像海底地震、陨石掉落、海底火山喷发等等都会引发海啸。由于水深,海啸在海中看起来只是一波一波的微浪,但它传到岸边,就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把所有东西全都吞掉!

海啸发生频率虽然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毁灭性的灾难。

海啸的传播速度高达每小时300~1000千米,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在茫茫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由于地形的作用,海啸波会急剧增高,形成高达数十米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灾害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剧烈震动后,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目前,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我国虽然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海啸的发生频率较低。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并且有着广阔的大陆架,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很快衰减,已构不成大的威胁。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各海区中,南海受海啸威胁最大,东海次之,渤黄海最小。

灾情回顾

21 世纪重大海啸:

■ 2001 年6月,秘鲁南部发生里氏8.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78人死亡,经济损失约3亿美元。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激起的巨浪超过30 米。海啸波迅速席卷印度洋沿岸十几个国家,造成约3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00 亿美元。

 2009年9月30日,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发生里氏8.3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沿岸的数十个村庄,导致至少34人死亡,数十人失踪,数千人无家可归。

■ 2010 年2月27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

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太平洋越洋海啸。海啸造成智利至少500人死亡、数千人失踪,灾民达到37.1 万人。

■ 2010年10月25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局部海啸,造成至少500人死亡、21人失踪,上万人无家可归。

 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最大海啸波高达10米以上,造成日本2000余人丧生,超过20000人失踪。

海啸的前兆

如果你在岸边感觉到地面有震动;

如果你听到远处有轰隆隆的巨响;

如果你看到海水里或海滩上冒很多白色的水泡;

如果你发现海水突然涨上来或者突然退下去;

如果你看到远方海面有一条明亮的白线在移动;

那么,海啸很有可能正向你袭来。

面对海啸我们要做的

■ 海啸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把房屋、树木、汽车轻易地冲毁、卷走, 然后夹着大量杂物又冲上来,第一波海啸不一定是最大的,后面的波浪也许威力更大。

 停止水上活动,不要到岸边去看海啸,当你看到海啸时再逃避就已经晚了。

■ 远离沙滩和海边低洼的地方,迅速跑到高地或稳固建筑物的高层。

■ 在海里的小船不要向岸边驶去,水越浅的地方海啸越大。

■ 如果有海啸避险的标示牌或是有人指挥疏散,要遵从指示。

什么是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风、浪、潮、流的作用下,海水将岸边的泥沙带走,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现象。

海岸侵蚀的成因

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二是人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

中国普陀山海岛的潮音洞在洪波浩渺的东海海面上,有一座白浪烘托的“海上仙境”,那就是普陀山。在普陀山沿海的海岸悬崖上, 发育了不少海蚀洞地貌。它们是在海浪的长期冲击下形成的。“古洞潮音”是普陀山一大胜迹,指的是位于岛屿东南部的潮音洞。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喇叭状,日夜为海浪所拍击。潮水奔腾冲入洞内,浪花飞溅,可高达10多米,势若闪电,声如惊雷,令人惊叹造化的神奇。

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大量抽取陆地淡含水层,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含水层中,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当地的水资源压力。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地面沉降等作用造成的。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缓发性、全球性海洋灾害,海平面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变“桑田”为“沧海”,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强,海水入侵距离和面积加大,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加剧河口区的咸潮入侵程度。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UN IPCC)发布的海平面评估报告,过去100年间海平面上升了18厘米。目前,全球变暖的势头依然强劲,海平面上升仍呈加速态势。2001 年UN IPCC 发布第三次评估报告,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最大升幅为88 厘米。据美国环境保护署估算,若全球海平面上升100厘米,全球10亿人口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500万平方千米土地将遭到破坏。

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 毫米/ 年,略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黄海和渤海分别为2.6 毫米/ 年和2.1 毫米/ 年。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海平面仍呈上升趋势。到2030 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将上升20厘米,珠江三角洲的面积将缩小一半;到2045年,环渤海地区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渤海湾西岸和天津市自然海岸线将后退50千米。

灾情回顾

21世纪初,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无奈地宣布,由于海平面持续上升,全国1.1万国民将不得不放弃家园,从2002年起举国迁往新西兰。

什么是海上溢油?

在石油开发、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原油或成品油泄漏入海。

溢油有哪些危害?

大面积的溢油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溢油会迅速扩散并在海面形成油膜,阻断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致使海水缺氧,导致浮游生物、鱼虾等死亡。石油原油颗粒会堵塞海洋动物的呼吸器官,导致其窒息死亡。

石油中的重金属、苯系物等有毒物质富集在海洋生物体内,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生物造成毒害。

鸟类的羽毛会浸吸油类,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同时它们会因摄取溢油而损伤内脏,导致饥饿、寒冷、中毒而死亡。

石油中含有的苯及其衍生物易挥发,人吸入体内,会出现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头痛、流泪等症状,甚至会提高癌症发病率。

如果发现海洋溢油我们该怎么办?

 及时拨打溢油应急中心电话,报告发现时间、地点等情况。

■ 不要靠近溢油海区,避免与漏油直接接触造成身体伤害。

■ 不要销售和食用溢油发生区域的水产品。

■ 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生产自救,减少经济损失。

2012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615号国务院令,公布《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问:为什么制定该《条例》?

答:该《条例》是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制定的,于201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问:《条例》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条例》共6章40条,主要就海洋观测网的统一规划与建设、海洋观测站(点)和观测环境的保护、海洋观测资料汇交和共享、海洋预报警报信息发布及海洋防灾减灾等作了规定。

问:《条例》有关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阐述有哪些?

答:《条例》中涉及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海洋预报机构提供的海洋灾害警报信息采取必要措施,并根据防御海洋灾害的需要,启动相应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避免或者减轻海洋灾害。

第二十六条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海洋灾害信息发布平台,根据海洋灾害防御需要,在沿海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和海洋灾害易发区建立海洋灾害警报信息接收和播发设施。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灾害分析统计结果,商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确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在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设立产业园区、进行重大项目建设的,应当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预测和评估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海平面变化和影响气候变化的重大海洋现象的预测和评估,并及时公布预测意见和评估结果。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灾害防御需要,对沿海警戒潮位进行核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问:“国际减灾日”是什么时间设定的?

答:1989 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问: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答:2008 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

问:我国的海洋部门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近年来,受全球气候转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人类对沿海地区开发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各类海洋灾害频发。作为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的防灾减灾压力也日益加大。国家海洋局承担海洋环境观测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和海洋灾害影响评估的职责。做好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及时为各级政府提供灾害信息是海洋部门在应对海洋灾害中最主要的工作。

文章来源:观沧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