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涉海要闻摘编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9-03-13

3月12日上午,在 “部长通道”上,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就目前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回答记者提问。

陆昊指出,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滨海湿地消失的比例是比较大的。1990年,我国的人工岸线占海岸线的比重只有18%,2017年已经达到了55%。截止去年8月底,2002年以来的围填海还有1143平方公里,没有充分利用,或者处在闲置状态。在这个背景下,除去国家的重大战略性项目之外,我们就要停止一般性的新增围填海。还要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围填海对海洋动力系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陆昊谈到了水的问题。“水的问题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当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湖泊、湿地面积减少,导致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污染带来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平衡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严峻挑战。”陆昊认为,解决水的问题需要与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林业草原局一起努力。

随后,有记者提问,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方便了政府,但是难为了市民,就此,陆昊说,不动产登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它涉及到为我们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合法权利的保护,市场经济的交易效率提升等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不动产登记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它相对还是一个新事物。2015年3月刚颁布了第一本不动产登记的证书,因为是新事物,各地在探索的时候用了各种方式,有问题也有成效,就此,去年采取了窗口的作风整顿,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对于最常见的26种登记事项,陆昊说,目前已经将这26种登记事项的流程图做了全面的优化和设计,下一步,针对还存在的问题,陆昊说将采用信息集成、流程集成、人员集成等方法将最常见的26种登记事项做好。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

今年将组织开展环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你问我对渤海了解么?我对渤海又了解,又不够了解?”谈到今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准备怎么打的问题,李干杰笑言自己先说句大实话。李干杰说,渤海的地位很重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小,比如,海洋资源开发强度过高,重点港湾的海水水质反复不稳,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作为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怎么打?李干杰表示,主要就是落实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一个行动目标,实施三管齐下。一个目标,就是以建设清洁健康安全的渤海作为战略目标,坚持以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解决现存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综合施策,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的综合治理能见到实效。三管齐下,就是减排污、扩容量、防风险。减排污方面,主要是排查入海的排污口,治理超标企业,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扩容量方面,主要是守住渤海的生态保护红线、治理岸线开发的问题,修复沿海湿地。防风险方面,主要是查好风险源头,尽力消除隐患,将应急准备做得更充分。

李干杰谈到,下一步,将指导推动环渤海的“三省一市”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地方。同时,在地方工作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开展环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实施清单式管理,监测排污情况,追溯污染源并进行整治。“这是治理的’牛鼻子’。”

记者会结束后,各路记者们依然有诸多问题。李干杰在会后也回应记者的追问,表示对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再降低3%很有信心。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

坚决打击洋垃圾的走私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谈禁止洋垃圾入境,他说,一年来,海关总署坚决打击走私,强化对固体废物进口的监管。首先在打击走私方面,过去一年,我们实施的五轮强有力的专门针对固体废物的走私打击行动——“蓝天2018”,取得非常大的威慑效果。

倪岳峰介绍,为强化监管。海关在口岸上对固体废物进口实施了最严格的查验。在有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现场,我们对所有的固体废物进口进行机检;没有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现场,通过人工掏箱查验,实现百分之百的查验,去年固体废物进口下降的幅度是46.5%。

此外,海关还强化了源头监管和后续的稽查。2018年的机构改革,关检实现了融合,为我们境外实施固体废物装船前的检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去年通过装船前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固体废物高达15万吨,有效拒这些洋垃圾于国门之外。同时,我们加强的后续稽查工作,发现有企业违法违规的,对他们的经营资质一律撤销。下一步,海关总署还将坚决打击洋垃圾的走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建议抓紧制定和实施“海十条”

“建议借鉴学习大气、水和土壤‘十条’的成功做法,以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为契机,着手制定和实施《国家碧海保护行动计划》‘海十条’。”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王金南说,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整体企稳向好,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恢复,但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我国海洋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建议通过今明两年的‘海十条’编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修订,争取‘十四五’进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王金南说。他认为,“海十条”应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风险为根本出发点,以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为导向,坚持陆海统筹、联动护海原则,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一盘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立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源头护海、河海共治、联动净海、从严管海、生态用海”的保护新格局,还百姓以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亟待补齐短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就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人才培养教育、提高海洋意识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目前还不是海洋强国。”宋君强说。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从十九大报告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他认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改革思维,“三个思维”意识很重要。 

人才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还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关键在人才。然而,当前,我国设置海洋类专业的高校较少,双一流高校涉海学科招生规模不足,体量不大,很难满足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没有一定规模,就很难把金字塔建起来。” 宋君强说。

“今后,涉海部门和专业媒体,如《中国海洋报》等,要充分利用海洋日等契机,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他说。

宋君强说,意识的提高和转变很重要。他认为,关心海洋,就是要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在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方面,国家要加大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在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做好统筹,经略和保护并重。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目前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四个突出的问题

3月1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人大监督工作”主题记者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发展海洋经济面临4个突出的问题,尹中卿指出,一是经略海洋的认识有待深化。目前很多地方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主要是在沿岸、领海、近海,对于走向远海、走入深海、走向大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是海洋传统产业过多过滥,但海洋的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远远不够,所以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三是海洋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科技基础和支撑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近海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生物资源衰减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尹中卿表示,党和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常委会在分组审议国务院专项工作报告时,大家对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很多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

第一,科学用海。希望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涉海综合管理,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统筹近岸、近海发展,合理开发岸线、滩涂、浅海、岛礁资源,兼顾深海、远洋和极地,建设海洋强国。

第二,产业兴海。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陆地与海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第三,科技强海。通过海洋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四,生态护海。把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摆在相同的位置,有效降低陆源入海污染负荷,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五,开放活海。构建全方位的海洋合作体系,更好地保护领海、掌控近海、进入深海、走向远洋直至南极、北极,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蒋兴伟:

重视海洋开发与近岸环境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蒋兴伟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远远不够,尤其要重视对深海资源的开发。比如在远洋渔业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配给制——你做得好,给的配额就高;做得不好,配额就低。

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河长制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哪段河流出了问题,就从哪段追究,大大加强了行政部门的责任力度。相比之下,我国有大小海湾60多个,例如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等,随着围填海和近海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这些海湾的水质与生态环境亟待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建议实行“湾长制”,并且将“湾长制”与“河长制”结合起来,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区域性和近岸海洋的水质与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蒋和生:

加快推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局长蒋和生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提案》。

蒋和生在提案中建议,要积极开展滨海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国家层面尽快启动滨海湿地保护立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应包括5个明确:一是明确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保护原则等。二是明确滨海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规划效力、规划落实、分级保护等内容。三是明确保护与修复要求,包括滨海湿地的生态红线制度、滨海湿地保护范围和方式、补偿规则等内容。四是明确监督管理要求,包括政府监管、环境影响评价、成效跟踪等内容。五是明确法律责任,包括对破坏湿地保护标志或者监测系统,擅自改变滨海湿地用途以及非法占用等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

借助“海上丝路”优势创新发展海洋文化

像泉州这样的“海上丝路”沿线城市,如何借助“海上丝路”优势,推进海洋文化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带来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他提出三点建议:保护海洋文化强化基础研究、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深化“泉州学”研究助力海洋文化建设。骆沙鸣建议,应当打造学术研究平台和海丝学术研究基地,持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精神高度的海洋文化研究成果。骆沙鸣表示,加快在“海上丝路”沿线城市建立海洋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园区,通过各地区文化优势的产业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此次,骆沙鸣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深化‘泉州学’研究,加快海丝先行区建设的若干思考》的大会发言。骆沙鸣说,在“泉州学”的研究中,要进一步打造泉州海丝文化品牌——文化遗产品牌、文艺创作品牌、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业品牌、学术研究品牌等,树立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不断守正创新与开放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凌:

海洋研究国家队有望落户深圳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宁凌做客深圳商报&读创“两会访谈”演播室,从海洋经济视角解读大湾区发展。“一是要加强海洋科研,二是要开展海洋金融合作,如果这两只翅膀都够硬的话,将带动大湾区海洋经济真正腾飞”。宁凌认为,海洋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与金融这两只有力的翅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各个城市分工不同:香港是利用世界级高水平高校的科研力量,主攻海洋基础领域的创新研究;澳门则以海洋旅游、海洋科技和海洋生物产业为主;深圳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凌认为,从某种意义来看,深圳的海洋发展定位更高,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很大可能落在深圳。宁凌说,港深可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可发行海洋开发债券,二是成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或产权基金,三是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

应尽早制定《海洋法》构建全面涉海法律体系

“应尽早制定我国的海洋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构建海洋基本法、单行性海洋立法和地方性海洋立法的涉海法律体系。”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基本法作为海洋法律体系中的上位法,在整个海洋法律体系中起统筹协调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涉海法律法规之间交叉冲突和法律空白的问题。”

“一部综合性的海洋法律将为保障我国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促进更加全面、科学、有效地管理我国海域,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贺云翱说。

此次,贺云翱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的建议》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表示,建议尽早制定我国的海洋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构建全面涉海法律体系。其中,海洋基本法应是对海洋领域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综合调整的立法,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国家管辖海域的范围及其法律地位,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国家管辖海域中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其基本功能在于保障国家对所管辖海域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行使,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沈满洪:

推进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进杭州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找准原因。结合杭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目标要求,他提出实施长江全流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规范排放标准,尽快从源头实施管控。出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管理,造纸、电镀、制革、制药等行业排放达到特别限值标准。巩固提升入海排口、入海河流整治成果,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创建,强化船舶污染源防治,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处置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沈满洪还建议,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和联系,实施资源和监测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强化对陆源污染源执法监管,实现所有直排海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坚决打击各类涉海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和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并“双管齐下”,以经济手段激励海洋环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杨华:

主攻深水油气开发 助力湾区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在回应如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表示,中国海油将牢牢把握“五个定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牢牢把握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主战场定位,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海油已把南海定位为今后深水勘探开发业务的主战场,制定了南海深水开发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南海东部的深水油田群,在南海西部建好我国自营发现的第一个千亿立方米深水大气田,并继续加大勘探开发投资力度,深挖南海油气资源潜力,为大湾区建设持续提升油气综合保障能力。牢牢把握高端炼油化工制造商定位,加快推进惠州石化三期项目建设,助力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牢牢把握清洁能源供应商定位,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加快在粤LN G产业布局和业务发展,积极探索和发展LN G重卡和船舶加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气化运河等新业务,保障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牢牢把握深水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商的定位,以珠海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助力珠海加速打造辐射亚洲乃至全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牢牢把握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定位,中国海油已在近海探索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合作区,创新了对外合作模式。未来,将坚持走对外合作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大在广东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助力广东打造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

开展海洋国家公园试点建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年递交了《关于推动深入开展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建议》。

马化腾建议:加强相关法律制定,完善自然保护地产权制度,理顺自然保护地的土地产权问题;加大对海洋国家公园的投入,并开展海洋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开展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分析应用,提高生态信息资源效益,助力国家公园标准化建设。同时,在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建设中还应多举措加强公众参与,增强社会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生态自然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胡可一:

推进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今年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及高端海洋装备发展。

胡可一提出,我国船海工业应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创新之路。一方面,狠抓船型研发和工艺工法的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努力提升以三维“数字样船”为基础的信息化拓展应用能力。广大船企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智能化转型路径;移植适用于船海工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建设船海工业智能制造发展生态环境;充分重视三维电子模型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地位,探索建立单一数据源,搜集完整且高质量的数据,以智能制造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谢京:

建设湛海高铁补齐海南自贸区交通短板

2019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京提出多份关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提案。谢京建议,尽快开工建设湛海高铁,并将海口-三亚高铁项目纳入湛海高铁,还建议加快推动海南通用航空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按照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规划,海南将建设开发岛礁资源,水上通航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岛礁资源的开发。此外,在海洋维权、海上救援、海洋监管、石油勘探、海上石油平台飞行,以及私人服务、空中观光、飞行体验等海洋飞行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将带动远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陈颖宇:

在海洋功能区划中设立海底光缆走廊区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国际海缆登陆站站长陈颖宇做客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在谈及海底光缆的建设和维护时,他建议在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中设立海底光缆走廊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对国际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通信领域加紧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要加大海缆安全方面的保障。如果有专用的海底光缆走廊区,新建的海底光缆就可以集中布放,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海底光缆走廊区的设立若已经提前经过论证和审批,在走廊区内新建海底光缆就可以大大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如果海底光缆集中布放,可以提高日常巡护和向渔民宣传保护海底光缆的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印萍:

加强地质工作,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

“海岸带开发强烈,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功能急剧衰退。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地质工作,支撑海岸带自然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印萍呼吁。

印萍表示,海岸带、滨海湿地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灾害地质和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与监测格局,灾害和生态评价、预警预报和修复能力有待大幅提升,急需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指导,注重调查、监测、评价和治理一体化工作。

印萍建议,应聚焦海岸带高危区和重大隐患区,推进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其次,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提高调查评价精度,将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纳全国减灾行动计划总框架,建设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再其次,提高海岸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为政府避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快海岸带陆海一体地质灾害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优先构建河口、湾区地质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此外,加快开展全国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最后,提升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支撑能力,统筹考虑地质灾害防治和相关生态保护修复。

全国人大代表莫照兰:

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海洋牧场

3月6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莫照兰在审议发言时表示,目前我国渔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应打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等作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同时支持山东建立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开发中心。

为此,莫照兰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支持山东建立中国南极磷虾渔业开发中心。通过建设该中心,推动高效捕捞与船载加工一体化专业南极磷虾万吨级船的建造与船队建设;推动集功能食品、特医食品和功能性养殖饲料等南极磷虾高值综合利用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建设;推动以南极磷虾高值化开发利用为主、涵盖极地海洋生物遗传资源和产物资源开发的极地渔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南极磷虾渔业保障基地与集散中心建设等。

全国人大代表王书茂:

把南海渔民的声音带到两会

国家发改委对“渔船信息化”建议的迅速反馈说明国家对老百姓提的意见非常重视,说明国家重视南海、重视渔民。对此,这些年王书茂深有体会。

“造大船,闯大海,抓大鱼”,是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潭门镇视察时对当地渔民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不到半年,王书茂就买了一艘100多吨的新渔船。大船跑得快,扛得住风浪,外出打渔的条件改善了,渔民们的生活自然一天比一天好。王书茂还透露,现在潭门造了30多艘钢质300吨、500吨的渔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提到“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王书茂在现场使劲鼓掌,他表示,如今国家强盛,他们出海打渔、守卫海岛,腰杆挺得更直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的一员,他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他说,广大渔民对休闲渔业非常期待,也希望政府能尽快把休闲渔业的各种政策落实,让广大渔民更加放心地把休闲渔业办得更美好。

文章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