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次国际Argo指导组年会(AST-20)在杭州开幕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9-03-14

13日上午,第20次国际Argo指导组年会(AST-20)在杭州开幕。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日本和韩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会议。这是继2003年和2009年后,AST年会第三次在杭州举行。

时隔十年,各国AST代表再次云集西子湖畔,国际Argo组织将通过本次会议重点规划国际Argo未来发展计划——Argo2020。

Argo2020计划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由2500个核心Argo浮标、1200个深海Argo浮标和1000个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组成的一个综合的全球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在维持0-2000米核心温、盐度观测的同时,向深海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拓展。

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主任柴扉向各国代表介绍了SOED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研究特色,以及卫星遥感和Argo观测在国内的领先优势。

“目前,国际Argo观测工作正从单纯的海洋气候观测升级到生物地球化学观测。”柴扉介绍,建成后的Argo2020,将是一个覆盖范围更全、实时、全水深、跨学科的观测网,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提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海洋酸化、缺氧和碳循环等过程的认知水平。

AST联合主席、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Susan Wijffels教授详细介绍了Argo2020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来自各成员国的反馈信息,她指出,Argo2020是维持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未来10至20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本次会议前夕,美国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MBARI)、华盛顿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已联合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在全球海洋建立由500个生物地球化学Argo浮标(BGC-Argo)组成的观测网的项目建议书,设想维持Argo2020中一半数量的BGC-Argo浮标。

在接下来的两天会议中,各国代表还将主要围绕Argo2020愿景、各国Argo计划实施进展、生物地球化学和深海Argo两个子计划的进展情况与前景、Argo数据管理及在基础研究和业务化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浮标和传感器技术进展等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同时对Argo将在OceanObs'19期间举办的分会进行详细规划。

据了解,国际Argo计划被称为海洋学史上的“观测技术革命”,由全球近30个沿海国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负责具体实施。自1999年布放第一台自动剖面浮标起,至今已经陆续投放了约15000台浮标,为国际社会提供了200多万条全球海洋0-2000m的温度和盐度剖面。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