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我国历代极地科考船“家谱”

发布者:陶晓玲发布时间:2019-07-12

神秘的极地,冰雪皑皑,人迹罕至,蕴藏着无穷科学奥秘。随着我国极地事业的不断发展,航行在大海之上、冰雪之间的极地考察船,也从“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船,到刚刚交付的“雪龙2”号不断升级换代。

“向阳红10”“海军J121”首航南极

1984年11月,我国派出591人组成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搭乘“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艇首赴南极,建立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由于“向阳红10”号不具备冰区航行能力,在完成首次南极考察任务过程中,受到恶劣气候影响,船体在剧烈颠簸中受损严重,无法达到继续进行南极科考要求,只能遗憾地退出南极科考舞台。

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首艘抗冰船“极地”号六赴南极

为改变南极考察无船可用局面,1985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从芬兰购买了具有抗冰能力的“雷亚”号杂货船。随后,该船在上海沪东造船厂进行改装。1986年9月,改装完成的科考船更名为“极地”号,成为我国第二代极地考察船。

“极地”号

1986年10月,“极地”号从山东青岛起航首赴南极,圆满完成了长城站扩建和科学调查任务。随着我国位于东南极的考察站——中山站的建成,面对南极高纬度的严重冰情,“极地”号终因抗冰能力和船龄的限制退出了中国极地考察船序列。从首航南极到1994年退役,“极地”号共完成了6个南极科考航次。

首艘破冰船“雪龙”号南征北战至今

“雪龙”船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1993年购进后改装为极地考察船,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破冰船。它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雪,技术性能在当时属国际领先水平。

从1994年开始,“雪龙”船代替“极地”号服役,是科考队后勤补给、人员运输、科考作业的重要平台。

2013年,“雪龙”船进行了恢复性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动力系统、甲板机械、环保系统、科考设备等恢复性维修和改造。改造后的“雪龙”船增强了冰区航行作业的安全系数,提高了适航性、可靠性和环保水平,延长了使用年限。

“雪龙”极地考察船

“海洋四号”“海洋六号”“向阳红01”加入

在南极科考中,还出现过数艘海洋科考船的身影。在第7次南极科考中,“海洋四号”船在南极海域开展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完成了沉积物、微生物和地质考察任务。

在第33次南极科考中,“海洋六号”船远赴南极半岛海域科考。和前辈“海洋四号”相比,“海洋六号”的整体性能更加先进,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既可以开展地质调查,也可以从事石油天然气调查。

“海洋六号”船

在第34次南极科考中,“向阳红01”船圆满完成南极航段科考任务,首次在南极发现了海底热液与冷泉并存的现象。

作为一艘满足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现代化科考船,“向阳红01”船技术水平和考察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海洋综合考察船先进水平。

“向阳红01”船

首艘自主建造破冰船“雪龙2”蓄势待发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该船设计船长122.5米、船宽22.3米、排水量约13990吨、航速12节~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能以2节~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和0.2米雪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

“雪龙2”号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雪龙2”号装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将成为我国开展极地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雪龙2”极地考察船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