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蓝色动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0-07-28

    海洋之于深圳,意义非凡。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接香港,连接南海和太平洋,可面向全球集聚海洋经济高端要素资源,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以前海、大鹏为核心,“两翼齐飞”的布局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支撑。东部地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重点建设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部地区以产业集聚为主,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邮轮游艇、海洋金融等现代海洋服务业。
  2018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标志着深圳的发展示范作用继续加强,再一次迎来新的历史使命。
创新驱动打造生态圈
  一年多来,深圳在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上,蓝色经济动能不断增强、潜力加快释放。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2019年,深圳市新组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超滑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实施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创新生态。如今在海洋产业领域,深圳建成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实验室15个、工程中心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集聚了近千名海洋领域高级研究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势突出,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试点启动。大鹏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有效探索海洋生态文明改革试点,现已开展海洋资源调查和编制大鹏半岛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形成了海洋生态资产清单、管理数据库,为实施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等奠定了基础。
  政策引导成效显著。深圳市制定了《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圳市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实施方案》,推出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专项扶持计划。2018年,《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及实施方案出台,成为指导深圳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组织建设有序。深圳市海洋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中小企业活跃、行业组织发展迅速。据统计,深圳市涉海单位约7320家,已建立了深圳市海洋产业协会、深圳市海洋石油服务企业协会、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等一批行业社会组织,以及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其中,深圳市海洋产业协会集聚了海洋经济领域产学研龙头企业、机构共241家,为海洋产业链紧密连接、密切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2016年~2018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亿元增加到2327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高度集聚,吸引了招商局集团、中集集团、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华侨城集团等年营业额超百亿元的涉海企业落户。据初步测算,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8%,海洋生产总值占深圳市GDP的约10%。2020年一季度,深圳市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7097户,户数同比上涨32.5%,海洋经济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07.7%。
技术引领做强产业链
  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引领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是深圳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据初步估算,2019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55.51亿元,以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海洋电子信息设备主要分布在船舶电子、海洋观测和探测设备领域。深圳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延伸与嫁接,在海洋电子信息设备、海洋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海洋船舶电子信息设备方面,深圳依托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拓展船舶电子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船载高性能计算平台、船载显示控制平台、船舶监控平台、加固计算机产品、无人船设备等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海洋观测和探测设备方面,深圳开展全自动水底地貌测绘机器人系统和全自动水质采样监测无人船研发,实现水质采样、在线监测、地貌测绘等功能。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方面,依托同步或低轨道卫星、“水面机器人﹢无人机”、水下光纤环网,深圳打造了海洋信息大数据平台,参与海洋信息产业标准制定。
  2019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33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通过重点推进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扩建工程,深圳打造了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海洋生物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育种等30多个企业和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通过顺应市场需求变革、加强设计创新,深圳市海工装备设计正逐步从以海工平台设计为主向多元化产品设计转型。中集集团海工总部迁至深圳前海,带动了海工装备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以太子湾邮轮母港、游艇公共码头开发为重点,深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邮轮游艇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深圳利用国家拨付的用于支持深圳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建设资金,努力做好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2个产业链协同创新。利用广东省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带动包括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六大海洋产业发展。3年来,深圳有23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省级专项资金1.7亿元。同时,深圳市正在构建海洋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海洋产业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体系,规范项目管理、专项资金使用。
政策服务扩大朋友圈
  在深圳前海,“海洋﹢”正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关于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相继出台,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
  为促进航运业发展,深圳完成了3项省级管理事项的行政标准化文件编制和全部管理事项在权责清单系统的信息比对、录入,将“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内资)”事项由行政许可调整为备案,有效激发航运市场活力。推出国内首创航运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航付保,以“互联网﹢航运”方式建立航运征信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支持中小民营实体经济政策落地。建设深港船舶出入港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粤港船舶交通协同管理,实现动态信息共享。编制水上客运交通专项规划,建设前海码头,建设海上交通线路和基础设施。
  借力平台,深圳涉海企业释放了发展的活力。深圳积极支持涉海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土地整备合作开发模式,支持招商局集团打造全球海洋装备制造和研发中心、中集集团在前海建设海洋金融中心。目前,相关部门已帮助招商局集团在前海成功注册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帮助中集集团在前海成立资产池公司,并与深圳市海洋产业协会洽谈合作事宜。
多措并举拓展新空间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将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拓展新空间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深圳将进一步明确前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大力支持前海海洋经济发展,在综合配套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税收政策与国际接轨,深度探索香港法律适度适用于前海片区,从制度层面切实发挥深港组合港优势。争取设立以蓝色经济为主体的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涉海企业跨境融资,为涉海领域国际并购提供外汇出境支持。争取国家支持开放航运管理领域,支持前海探索和试点国际航运商务新规则。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将积极争取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专项、海洋重大基础科研和工程示范项目落地,争取国家海洋技术研究院等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海洋科研单位核心业务或分支机构落地。支持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企业、机构申报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支持海洋综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优先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拓展区试验。

  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方面,深圳把面向东南亚、带动南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亚太海洋科技和人才集聚区、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金融中心和国际合作示范区。拓展东盟、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的港口综合服务保障功能,打通港口与腹地的集疏运道,在港口腹地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内陆港等项目。


文章来源:原刊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