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极地前沿问题与空间战略”学术论坛的通知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1-05-19

关于召开“极地前沿问题与空间战略”

学术论坛的通知

  

当前,极地作为“战略新疆域”,在我国安全战略和外交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中央明确把包括极地在内的新疆域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并写入新《国家安全法》;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今年,极地探测也被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极地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航运通道、军事安全等方面,都关乎着世界各国利益和人类命运。近年来,我国的极地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如何进一步在极地活动中做出“中国贡献”,同时维护我国在极地的利益安全,建设极地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科技水平、大国外交、国际法律等多方面去探究。为此,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拟于524日举办主题为“极地前沿问题与空间战略”的第17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邀请极地研究的知名学者与会,围绕极地探测技术、极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极地治理等问题开展学术研讨。具体事宜如下。

  1. 时间地点

    524日 上午9:00-12:00

    蓝海大饭店三楼东海厅

  2. 与会专家

    (一)主旨报告专家:

    1.《南极昆仑站——地基最佳天文台址》

    严  俊  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台长

    2.美国移动观测系统对北极未来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赵进平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

    3.大国北极竞争和北极事务新动向

    杨  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二)点评专家

    杨惠根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主任

    (三)主持人

    刘惠荣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

      

  3. 参会事项

    会议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现场参会请点击报名链接(https://www.wenjuan.com/s/YZnqAvR/)报名,报名截止时间:521日下午17:00。在线参会无须报名,可登陆腾讯会议(会议号:)直接观看。

    为保证会场秩序,请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入场。参会人员请提前准备好健康码。

      

    联系人:张士洋 史卓然

    联系电话:0532-82031177 0532-82031178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2021519日  


  

专家简介:

严俊,男,1958年3月出生,理学博士。

现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空间碎片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兼组长,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主任;国家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2号至5号任务),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首席科学家。

曾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工程总经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1项、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优质投资项目特别奖1项。获国家六部委颁发的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和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各1次。


  

zhaojinping1

    赵进平教授多年从事北极科学研究,是我国最主要的北极科学家之一。赵进平教授参加了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参加了民间组织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的科学考察,以及中国政府组织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位登上南北两极的科学家。赵进平教授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联合会(IAPSO)中国委员会主席,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支持,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入选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带头人、泰山学者,荣获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等荣誉和表彰。赵进平及其科研团队以极地物理海洋学为核心,针对北极的重大科学问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海冰物理学、极地气候学、极地卫星遥感等广泛的研究领域,是国内最大的极地研究团队之一,在国际极地科学界具有良好的声望。近年来,赵进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已成为我国南北极研究的支柱力量,支撑和引领了我国极地科学的研究发展,使我国极地海洋研究上升到国际前沿水平。

  

杨惠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国家代表,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副主席(2012-2020),《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主编,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主任,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主任。曾任中国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中国第222534次南极科学考察以及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领队。曾担任南极昆仑站、南极泰山站和雪龙2号破冰考察船等国家极地工程建设项目责任人,国家海洋局记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次;获国务院突出贡献政府特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国家级人选等称号。

b8ef3cd93b70b2bf255ae57584da98e

杨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2016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地区战略、极地治理、网络战略等。曾任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洲《北极年鉴》(the Arctic Yearbook)国际编委、美国《政策研究评论》杂志(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国际编委等职。 近年主要学术著作和论文包括:《网络时代的治理需求与全球秩序》《科学家与全球治理》《北极治理新论》《数字边疆的权力和财富》,并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http://aoc.ouc.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1/a1/084845bb4e6bb38fff360ff41aab/100d0208-a4ae-4a57-b17c-c96c71840e51.jpg

刘惠荣,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太平洋学会亚太海洋研究院海洋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重要课题十余项。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极地与深远海。代表著作有《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2019卷、《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航线战略研究》《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法律问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