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水排海,江河湖泊能否幸免?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3-11-14

最近,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话题最近层出不穷,但说到海洋污染就又不得不说一下江河湖泊毕竟他们都同源于“水”。

今天就来聊聊: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H20)的变化仅从液态——气态,其分子大小和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充当什么角色?

图片

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1H(氕,H)
2H(氘,D)
3H(氚,T)

氕1H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是稳定同位素;氘2H的原子核由1个质子和1个中子组成,也是稳定同位素;

图片

氚3H的原子核由1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是放射性同位素,又称“超重氢”。虽然质量大,但不够稳定,容易失去中子向外释放能量,这也是它放射性的来源。

图片

作为氢兄弟的氚由于跟氢的特性差不多,很容易通过同位素交换置换水分子(H20)中的H,化身为氚化水(T2O),伴随着其他水分子进入到海陆间水循环中。

图片

结合相关专家对核污染水流入其他海域的时间预测及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江河湖泊能否避免“核”污染?

图片

但氚的半衰期——即辐射量减半所需时间为12.3年,想靠它自己把放射性作完是不可能的,核污染对江河湖泊的影响避无可避。

仅考虑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可能有的好消息是:

氚的生物半衰期(即该物质进入生物体内之后的半衰期)——为7到14天。同样氚水也可以通过人体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

但氚元素仅为核污染水所含60多种放射性核素中的一员,其所带来的危害只是核污染水排海的冰山一角。

图片

核污染水少量多次分批排海,看似不足以直接造成生命威胁,但太平洋的“水汽”降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是时间问题。





文章来源:原刊于“广东科技报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