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渔,为何要休渔?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4-02-01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更新)的海洋资源。其中,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生产医药品、保健品等)。


01

伏季休渔,为什么叫“伏季休渔”

为保护水产经济动物的亲体(产生后一代生物的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又称“亲鱼”)和幼体(保护生物繁殖及其幼体成长),国家或国际组织依法规定的禁止从事捕捞生产活动的时期,即“休渔期”(又称“禁渔期”)。休渔期,一般与休(禁)渔区一并实施,是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措施之一。

图片


由于伏季(即暖季,一般以夏季为主,也包括春末,因多在三伏季节左右,故名)气温高,阳光充足,利于海洋藻类和蕨类的繁殖,鱼类的食物就充足。再加上鱼类产卵期多在夏天,休渔期在伏季能更好地让鱼类得到繁殖(及成长、成熟),也对渔业资源的保护起到了良好作用。


注意,三伏的时间是按干支纪日来决定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公历8月7日左右)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合起来叫“三伏”。因此,每年的初伏日期也不尽相同(但初伏必定是在公历7月),三伏天短则30天,长则40天。


图片


02

中国伏季休渔的起因和范围

中国的伏季休渔制度始于20世纪末,是为缓解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有效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1995年起,中国全面实施海洋(含东、黄、渤海海域)伏季休渔制度。1999年开始,南海部分海域也开始实施了伏季休渔。

图片


注意,中国今日的休渔期涵盖范围,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时间3到4个半月)。此外,中国政府还在尚无国际区域性渔业组织管理的公海海域,推行自主休渔,主要包括大西洋公海部分海域、东太平洋公海部分海域及印度洋北部公海海域等。


03

休渔,对渔民及普罗大众的影响

休渔的时间,最长可达3个半月甚至4个半月。短期来看,这样的停产,渔民的收入确实会受到影响。但是,休渔期可以让海洋生态得到充分休养,后期渔民捕捞的鱼个体大,产量高,收入也会更高(避免“竭泽而渔”)。此外,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为渔民制定了伏季休渔期的惠民政策如发放“休渔红包”及各类补贴等。

图片


注意,据渔船不同作业方式,休渔时长有所不同:单船桁杆拖网(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休渔时间为3个月(5.1—8.1);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3个半月(5.1—8.16);单锚张纲张网(帆式张网)、拖网及其他未列举海洋捕捞作业休渔时间均为4个半月(5.1—9.16)。


在休渔期阶段,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或许会比较沉重(涨价),但不会沦落到没有水产品可吃的地界。一方面,有一部分持有钓具许可证的渔船,还是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出海作业。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按需选购近海养殖鱼类、钓具作业渔获物、远洋渔船运回国内的渔获物、解冻后的冰鲜鱼等。


图片


文章来源:图文综合自央视网、《浙江日报》、农历卫视等,原刊于“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