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等: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建构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4-07-26

一、坚持-海主体的理论建构

海洋文化确立学科主体性须坚持-海主体的理论建构,即理论建构应基于人与海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所创造的物质与财富的总和。人因为海而形成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是海洋文化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典型特点。2018年江泽慧等主编的《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创造性地探讨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主题,是海洋文化理论建构的重要成果,且开辟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显然,只有首先树立-海主体理念,才能确立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如仅将海洋文化作为一时的研究对象,却并无对-海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也就谈不上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海洋文化研究充其量仅是某学科就海洋文化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献。

二、坚持-海和谐的价值取向

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通常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即百家争鸣,争在价值。正如儒家追求经世致用以及哲学追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海洋文化研究须坚持-海和谐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海和谐的价值取向,才能避免海权功利的片面价值取向,才能视海洋为命运共同体,才能使理论创新助力海洋可持续发展以及助力人类实现面向海洋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否则可能产生理论建构异化,导致错误地开发利用海洋,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海依存的研究范畴

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对象迄今缺少普遍认识,其实海洋文化本身已给出明确答案。文化是一种养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余秋雨),因此海洋文化是海洋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独特存在,其来源于-海依存的历史实践,发展于-海依存的实践创新。因此,海洋文化研究须紧紧把握-海依存的研究范畴,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接触海洋而非仅从书本等媒介认识海洋,深入海洋而非仅从滨海旅游等活动体认海洋,这样才能发现有意义的学术问题和得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不能以大陆思维研究海洋文化现象,而应以海洋思维调查和分析海洋文化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四、坚持-海互动的研究方法

海洋文化的研究方法诚然可以采纳和借鉴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但须始终坚持自身独特的-海互动研究方法。所谓-海互动就是除研究对象外,在研究时还应体验-海互动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某日本学者为研究福建疍民文化,除学习和梳理以往文献外,还特地赴福建开展田野调查,认一对疍民夫妇为义父母,在船上共同生活2年,从而亲身体味原汁原味的福建疍民文化。当然,受限于时间、精力和经费等因素,如此深度的调查研究无法简单复制;然而在调查研究中,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外,海洋作为第三者的存在不可或缺。以往有些文献梳理广泛、论证缜密且数据分析严谨,但唯独缺少海洋体验,以致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凸显实践经验不足,即因不了解海洋而影响总体说服力。例如:对惯于历史学研究的学者而言,很容易通过历史文献简单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而有些历史文献的记载与实际情况存在错位。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比较典型的是不少研究依据明清文献,从字面上夸张放大明清海禁;而实际上当时虽行海禁,但民间海洋贸易一直禁而不绝,否则就无法解释茶叶和瓷器等出口之巨;近年来的海洋考古发现沿海明清海商沉船数量众多,亦反证海禁的间歇性和局部性。因此,有些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或可在书斋里冥思顿悟,但海洋文化研究则须体验海洋、了解海洋和理解海洋。

 

文章来源:节选自《海洋文化的学科主体性困境与建构》,原刊于《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第4

作者:宁波,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童欣,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