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海洋文化自信、推进海洋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内在动力。为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内涵、海洋文化优秀基因、增强海洋文明传播影响力,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海洋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问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8月28日-29日在青岛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的第二十六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
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集美大学杰出人才岗位教授曲金良在开幕式致辞。会议邀请了十余位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海军军事学术所、中国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作重要报告并参与研讨。中心学术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毅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原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曙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曙光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疆土统一、民族团结和勤劳创造等突出特点,铸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基因。中华海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发展内涵。传承发展适应新时代的优良海洋文化,对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有着重要作用。他提到,中心始终重视和支持海洋文化研究,设立了多项课题,多次举办会议研讨交流,也依托专家优势在中国海洋大学开设了《中华海洋文明》等课程。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成果。也希望参会的年轻学者和学生能多向专家们学习,在前人基础上开创新的辉煌。
中心学术委员马德毅所长主持开幕式 曲金良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曲金良教授在致辞中感谢中心为学者搭建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为涉海重大问题研究提供的支持,为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与会专家都是海洋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包括多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一级学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在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同时,在海大百年校庆之际,举办这次会议,也是对海大在海洋文化研究领域影响力的见证。
论坛报告分海洋文化与海洋强国建设、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演进、海洋文化赋能与海洋遗产保护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海洋文化与海洋强国建设
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由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教授主持。同济大学二级教授夏立平,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原所长王校轩,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金永明分别进行报告。
夏立平教授报告题为《如何以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促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分享了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历史演变与主要特征、新时代下的目标方略,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促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和平性、包容性、合作性、勇于探索性、维护国家统一性等特征构成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色。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应以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精华为基础,制定和执行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规划,树立全民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文化理念,繁荣发展中国特色海洋文艺,推动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海洋文化对外交流事业。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将会极大提升中国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大幅度提升,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增强中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高中国国家统一的文化向心力。
王校轩所长报告题为《中国海洋军事文化的几个重要特性》,提出海洋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多彩的海洋军事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军事文化。中国海洋军事文化的特征体现在:一是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海洋军事实践的记载;二是中国海防战略思想博大精深,从明代的俞大猷、清代的林则徐到现代海军,不断丰富着海防思想;三是中国始终奉行海上防卫,不搞霸权扩张;四是中国近代海上战争教训深刻,现代海军成就显著。
金永明教授报告题为《海洋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科学体系,总结了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与成形过程、实施与效果、挑战与保障。总结到,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提升了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但是问题与挑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发展与海洋有关的国际、区域和国内法律制度,合理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各种海洋争议问题,确保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海洋的贡献。
第二阶段: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演进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惠蓉教授主持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由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惠蓉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侯毅,厦门大学教授王日根,集美大学教授郑亮分别进行报告。
侯毅研究员报告题为《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形成、演进与治理实践》,分享了中国古代对海洋生态的认知及文化特性,近代中国海洋生态观念的演进与海洋生态治理实践的萌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海洋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治理实践。他指出古代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体现出“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特性。近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海洋生态文化观念出现了变化,洋生态治理实践萌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海洋生态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生态工作备受瞩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我们应当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海洋强国,服务于民族复兴。
王日根教授报告题为《中国海洋文明的特色与演进》,提出中国海洋文化有着悠远的历史,纵观历史演进,中国海洋文明的特质体现为官方主导、民间先行、海陆互摄、协和万邦、德润四海、允执厥中。中国海洋文明曾长期延续发展,但在农业文明优势充分彰显之际,海洋文明长期从属于农业文明,一定程度上受到农业文明的滋养,并不断提高着自己的层次。在近代,中国海洋文明遭遇到西方文明的挑战,文明蒙尘,人民蒙难,国家蒙辱,但在近代海权、主权维护中仍屹立不倒,延续不断。现在,我们应该正确评判中西方文化理念,树立海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郑亮教授报告题为《海洋意识:一个文学的视角》,从诗歌小说等传统文学文本案例、想象的传统叙事模式、文学审美的文化视角三部分来探讨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提出在传统意识中,海洋是想象的意识,而如何将海洋观念融入大众生活,将海洋融入国人日常审美和精神审美中值得思考。从大文化视角来看,海洋文化主要在经济、政治、制度层面建构,在海洋文化的精神层面还处在意象塑造的传统结构中,要突破传统的想象性建构,推进生活中更能持久的文化建构,在审美层面建构让大众接受的现代海洋意识。
第三阶段:海洋文化赋能与海洋遗产保护
中国海洋大学朱建君副教授主持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由中国海洋大学朱建君副教授主持。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原所长马建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广州大学二级教授王元林,澳门理工大学教授马光分别进行报告。
马建春教授报告题为《元朝政府的海洋经略》,介绍了元朝政府加强与海外国家建立关系,发展海上交通,深化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的海洋经略历史。元朝在承继宋代海上贸易遗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南海、印度洋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使海上交通线路进一步拓展,并且通过相应机构的设置和制度的设定,也使投向海上贸易的资本有了可靠的保障。元代在与海洋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中,政府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发挥着主动性作用,使得元朝的海洋影响与地位随之增强。
修斌教授报告题为《承担新时代文化使命,推动山东海洋文化繁荣振兴》,他指出,推动海洋文化繁荣振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贯彻习总书记在山东考察重要指示和精神的责任担当。推动山东海洋文化繁荣振兴需要加强海洋文化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研究海洋文化作为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突出特征的深刻内涵,依托涉海高校和科研单位建设省级海洋文化智库,充分利用山东作为海洋文化资源大省、海洋科教人才大省的优势,开展山东海洋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整理与研究,推动海洋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华文明特点、齐鲁文化特征的海洋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王元林教授报告题为《积极推进粤港澳人文湾区中外交流互鉴,做大做强湾区海洋文化》,强调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渠道,加强中外海洋文明交流互鉴,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文化中的带头作用。分别阐述了长期以来粤港澳人文海洋大湾区的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的状况、粤港澳人文大湾区岭海文化(岭南文化和南海文化)为根基;发挥人文湾区不同城市的定位与职能,做好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与海洋文化;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人文湾区的海洋文化交流。
马光教授报告题为《环黄渤海沿岸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指出环黄渤海地区在历史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目前该地区仍留存有丰富的海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沉船、瓷器、海防遗址、海洋民俗等。然而,这些遗产面临着缺乏申遗协调机制、城市化造成破坏、传统海洋民俗文化转变等传承和保护的诸多问题。为推动海洋文化发展,我们应加强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沿海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立法保护海洋文化遗产,设立“多功能海洋保护区”,寻求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马德毅所长总结发言
最后,马德毅所长总结到,各位专家的报告不仅涵盖了中国特色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生态文化、海洋文学、海洋强国建设等多个方面,还深入探讨了海洋文化热点问题以及区域海洋文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指导启示,极大地丰富了本次会议的学术内涵。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更加坚定海洋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
文:史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