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交易的管理路径分析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4-09-20

由于海洋碳汇方法学发展较为滞后,碳监测、碳核查、碳报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碳交易市场还未将海洋碳汇作为交易品种,影响了我国海洋碳汇基本属性的价值发挥。因此,完善我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早日将海洋碳汇交易纳入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体系是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海洋碳汇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海洋碳汇信息管理体系主要为了实现三方面功能:一是节能减排。通过捕捉海洋与渔业领域产业链的碳足迹,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碳交易。海洋碳汇交易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海洋碳汇是否实现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科学的碳汇监测、精准的项目注册项目设计项目审定政府批准项目识别减排量的核查与核证项目实施经核实的减排额度签发碳汇评估都需要数字技术提供基础保障;三是服务绿色金融。数字化的海洋碳汇资产便于开展交易,推动海洋与渔业企业实现“绿色收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海洋碳汇产业以及助力金融系统开展绿色信贷等。

建立海洋碳汇信息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完善海洋碳汇监测体系,建立海洋碳汇基准线、海洋碳汇监测和计量的国家标准、碳足迹等数据库。第二,设定管理程序。包括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海洋碳汇核算程序、数据质量管理程序等。第三,形成规范的海洋碳汇核算报告。包括核算原则及流程、核算周期及项目边界、数据来源与途径,质量控制方法,碳汇核算方法,基准线,碳汇量,不确定性分析等等。第四,加强数字蓝碳建设。数字蓝碳是海洋碳汇交易的基础。只有建立数字化的碳汇管理系统才能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的单项或组合应用将海洋碳汇的项目开发、监测、评估、报告、核查以及碳交易进行数字化。

二、快推进海洋碳汇价值核算标准制定及风险评估

碳汇价值可以根据生态产品的属性和价值来源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统计核算。海洋碳汇属于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产品。因此,根据海洋碳汇的分类可分别基于生态保护投入、恢复或治理成本、生态红利、市场核算价值等方法采取单一或者综合方法进行价值核算统计。海洋碳汇交易可以以CDM方法学为基础,结合自然科学成果,在核查,监测和报告方面根据交易流程和标准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三、加强海洋碳汇发展规划建设

完善战略规划设计。各级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的海洋碳汇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基础工作建设。从科研攻关、价值实现、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海洋碳汇研究、供给体系、生态经济三大体系,全面搭建海洋碳汇发展的基础架构。

创新海洋碳汇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把经济手段作为相关利益关系调节的主要手段过渡到定向生态补偿与排放权置换交易相协同的海洋碳汇交易体系,直接吸引更多的海洋经济主体进行海洋生态保护建设,实施海洋碳汇项目,推动海洋碳汇技术、生态修复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同步发展。

建立区域性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将海洋碳汇纳入碳交易系统,有区域性交易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交易,在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负排放功能,不断增加我国碳中和的全球话语权。

加强基于陆海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尤其对海洋碳汇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数据库,研究开发海洋生物多样性预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重点海洋生物物种及重要海洋生物遗传资源调查、动态监控。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充分发挥海洋生物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四、加强海洋碳汇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碳汇渔业。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实现海洋碳汇的国际化离不开碳汇渔业产业的发展。发展碳汇渔业有助于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碳汇潜力,适应未来的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向可持续发展机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SDM)转变,使得海洋碳汇交易体系拓展为国际化市场体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碳汇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扶持海洋牧场建设,在人工鱼礁材质的使用上采用贝壳粉碎作为基础材料的创新工艺,积极推广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尤其是创新海带、裙带菜等固碳藻类养殖新模式。增加牡蛎、扇贝等贝类
养殖。不断扩大海洋碳汇量,保护近海自然生物碳汇的同时,促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海洋碳汇交易市场提供广阔的碳汇来源。

海洋碳汇与海洋清洁能源协同发展。重点推动海上风电、光伏与碳汇协同增效。推进清洁能源产业与海洋碳汇生态系统空间良性互动,依托海上风电场开发藻类贝类养殖项目,探索“风电基地+渔业碳汇”新模式。推动“渔光互补”等复合光伏项目建设。拓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与海洋碳汇协同发展路径。

创新碳金融产品,鼓励和引导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金融资金进入海洋碳汇领域支持和服务海洋碳汇经济发展。建立各类投资主体广泛参与的海洋碳汇产业引导基金,引导海洋碳汇产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拓展涉海企业融资渠道。

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负排放的重要途径。海洋碳汇作为生态产品不仅具有生态属性,同时还具有经济属性、资产属性、公共属性,为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由于海洋碳汇的复杂机理以及监测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不完善,海洋碳汇交易还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随着CCER的重启,控排企业通过碳抵消及时完成履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从海洋生态的视角加快推进海洋碳汇建设,同时开展区域性的碳汇交易,将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发展以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创新性的探讨了海洋碳汇交易的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为海洋碳汇交易基准线方法学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期望海洋碳汇在实现生态功能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功能的发挥,为我国实现碳中和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来源:节选自《我国海洋碳汇交易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研究》,原刊于《中国渔业经济》2023年第5期,作者:高学文,系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微,系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柳岩,系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宸瑜,系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存丽,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