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婷等:数字经济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发布者:陈嘉楠发布时间:2024-12-05

数字经济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夯实数字经济基础,以新动能、新模式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经济整体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实然之举,更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更需要在实践上精准推进,对此要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发挥数字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有计划、可持续、分步骤、分阶段地从内部如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转型以及外部如海洋生态治理、海洋社会效能等层面进行变革,推动海洋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转型升级。

     一、加强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根基,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海洋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海洋数字基础设施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概念单纯指信息基础设施,而广义概念不仅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还包括在传统基础设施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的设备。海洋数字基础设施依托海洋科学技术前沿一系列重大突破,其大范围铺设会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的集聚共享,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成本,既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立体、连续、实时、长期的海洋数据,实现海洋观测内容和能力的提升,又为开发深海资源、扩大深海空间、发展深海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解决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安全保障中所面临的现实以及潜在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洋权益、水生矿物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测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

近年来,中国加大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水面到水下、从浅海到深海、从近海到远海、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革命性变革。.但同时依然存在自主研发设备和应用产品功能不足、产品应用率低等问题,急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创新载体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港口码头、防波堤、护岸、锚地、泊位、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扩充和完善与海洋各产业相关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供给体系,保障各沿海城市享有均等的“数字机会”,同时也要加大对海洋信息感知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码头工程建设等的设备研发以及扩大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推动5G技术全面覆盖海洋牧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报、渔业养殖、港口码头等场景,发挥集成卫星宽带通信网、航运气象指数等子系统优势,解决渔民出海无信号、气候监测不及时等难题,为海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二、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海洋数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一是加强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海洋产业数字化是依托数字技术对海洋传统产业实行改造的过程。目前海洋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任务还十分艰巨,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海洋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赋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现阶段必须依靠数字技术对具备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度高、成长性好的海洋传统制造业、海洋港航业以及海洋渔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数字化海洋产业体系。

1. 推动海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具有报酬递增机制,海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专业型数字人才发挥技术优势,对海洋制造业设备研发、产品设计、资源配置方面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平衡,从而提升其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经营环节速率,催生出更多数字化生产、信息化协同、精准化定制、高质量延伸等海洋制造业产业新模式,而且还要在组织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深化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制定海洋制造业可持续投资标准,评选出数字化转型优质示范企业以形成示范效应,打造涉海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区域集群。

2. 推动海洋港航业智慧化转型升级。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的意见》强调要推进港口生产、航道养护的智慧化水平,带动港航业智慧化升级。海洋港航业作为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渠道,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从“智慧物流、智慧港区、智慧航运、智慧港航商务创新”四个方面科学规划,促进港航业数字化发展。通过雷达、AIS、GIS、VR/AR、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技术整理归类海港基础设施资源,集聚海洋各类资源信息,为海洋港航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危险识别、风险预警系统,同时运用北斗、遥感、“智慧大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沿海港航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海上物流公司、船舶建设企业的全方位管理与全息掌控,同时对远洋航运、跨海运输实施远程数据审核和线上监管,建设健全、高效、智慧、协同、便捷的港航枢纽。

3. 推动海洋渔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渔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无论是近海渔业还是深蓝渔业都要积极探索创新数字渔业发展模式,积极对接数字技术,既可以利用区块链、智能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建立起集渔业养殖、捕捞、销售于一体的海洋渔业数字平台,也可以围绕渔业生产“智能化”,渔业运输“便捷化”,渔业产品“高质化”的目标,大力推广渔业智能检测、数字渔场、渔业精密智控转变,推进海洋渔业船岸定位,精准抓捕的数字体系建设,实现对海产品的实时生产、销售和数字智能化存储、再加工的分析与检测,驱动渔业由供给、小范围生产导向转向需求、均衡高质量生产导向,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渔业数字智能化整体水平。

二是推进海洋数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现实成果应用落地的过程,海洋领域的数字产业化侧重数据要素的开发使用,强调技术性。数据是数字产业化的核心,对促进海洋领域数字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构建海洋科技与海洋信息两大数据平台,为海洋产业数字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因此,对海洋科技平台应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存算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从国家、区域层面分别构建起多部门、多层次的数字技术多元协同供给平台,搭建海洋新兴产业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培育基地;对海洋信息平台要建构基础地理数据库、海洋资源数据库、海洋生态环境检测数据库和海洋保护区数据库等各类海洋信息数据库,同时也要把握基础设施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滩涂资源的实用区域的相关数据,精准把控海域地貌、面积大小、岸线类型和水源状况,增强海洋数据挖掘、存储、分析、共享等能力和数据安全,从而培育壮大海洋数据和信息服务业,为海洋数字产业化规模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提升海洋生态数字化治理效能,优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外部环境

海洋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其蕴藏的丰富资源能够缓解发展进程中带来的人地矛盾等突出问题,解决陆源危机,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生产、生活需求。但随着人类开始逐陆向海,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各种人为以及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影响国家海洋经济贸易与海洋作业正常开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海洋大国,提升中国海洋生态治理保护能力不论从保障自身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出发都势在必行。当前,中国海洋生态数字化治理在海洋通信网络设施、海洋生态环境数据收集、海洋生态环境相关法规制定施行等方面仍有欠缺,尤其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对海洋自然灾害预测力度缺乏,在海域智慧监控方面有待提质扩面。数字经济能够为海洋生态治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对治理主体内部“赋能”、对社会公众外部“赋权”,有效解决海洋生态治理碎片化难题。首先,中国涉海部门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升级海洋数字化生态监测系统,建设立体化海洋监测体系,对管辖海域、海面状态、边海防管理、航标状态、岛屿管理、远洋航行管理等进行实时监视管理、智能识别预警、录像取证以及通过遥感、云计算等技术对海洋气候、水质和生物等环境要素采取实时有效的监测预警,特别是要加强对台风、海啸、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预测救援业务系统的应用,以便搭建便利的海洋环境监管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分析的数字链条,为海洋生态提供连续的各类型的监测数据支持。其次,中国要在海洋生态领域制定海洋相关废物排放标准,确保涉海作业废物排放、资源运输、渔业捕捞等符合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排放标准、随意污染海洋环境的产业予以惩罚,保证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后,中国还应同沿海国家之间积极开展论坛、峰会等低敏感领域交流合作,协调好各方矛盾与冲突,在充分挖掘海洋渔业捕捞、港口建设、船舶制造、物流运输、深海勘探、稀有资源采集等的潜力基础上还应该加快海洋生态治理重点领域数字技术突破,完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协同共建,提升海洋数字化生态协作治理能力,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沿海国家之间数字技术与设施的深度融合与资源共通共享共用。

     四、加快沿海数字化政府建设,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各领域都在发生改变,形成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斯·韦伯式的科层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政府行政体制逐渐呈现扁平化、分布式、开放性的趋势。数字技术能够提升政府数据化、智能化治理效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沿海地区政府提高数字治理效能,即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深度实践,更新政府组织架构,升级政府管理水平,推动政府数字治理与时俱进。

1. 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提升沿海政府数字化决策能力。政府作为“有形的手”对于调整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带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必须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提升沿海政府数字化决策能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等各种智能机器的使用将留存一系列“痕迹”,数字技术不仅可以通过这类数据资源预测主体海洋活动行为,而且能够持续追踪海洋主体行为,并通过分析重复动作概括其作业规律,为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前置性信息,对相关实践进行及时预判与分析,提高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有助于推动政府开展科学决策。

2. 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沿海数字政府建设。为加快构建便利透明的海洋商务环境、安全信任的海洋消费环境、竞争有效的海洋市场环境、充分激励的海洋创新环境、开放包容的海洋社会环境,必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达成这个目标仅依靠数字技术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政府相关制度治理体系的协助。对此,政府应完善数字相关制度体系,加强数字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借助数字平台提高政务信息内容和服务形式的公开透明度,秉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让信息超越时空等因素的限制,为沿海地区人民办理政务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形成海洋数据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高效地激发海洋经济的发展潜能。另外还要建立起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精确的海洋公共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深刻分析海洋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找寻其中规律,将数据信息提炼出来并出台相关方针政策,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海洋数字政府的治理效能。

3. 以人才为支撑建设专业性的海洋数字化政府。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构建沿海数字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数字政府建设除了要更新数字理念,推动政务服务人员学习数字技术的理论知识,提升开展数字化办公能力,优化沿海地区政府固有人才结构,规范沿海数字政府人才制度体系,创新行政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专家智力支持体制和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工作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提出数字化海洋专业管理人员培育要求,采取一系列的创新激励机制,培养新型海洋数字管理人才并加强其管理能力培育,为沿海地区数字化政府建设储备人才力量,从而更好地提升沿海数字政府的政务效能,为沿海地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文章来源:节选自《数字经济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刊于《经济问题》2024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作者:马文婷,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邢文利,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若,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