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蓝色碳汇与碳达峰碳中和”学术研讨会

       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推进,以海洋系统内生物固碳、储碳的蓝色碳汇也更加受到重视,发展蓝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4月9日,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和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共同主办了以“蓝色碳汇与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第十五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

会议现场

中心主任、原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心学术委员、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中心学术委员、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副厅长王诗成,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汉红燕以及多位蓝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海大师生共计50余人参加论坛。中心常务副主任高艳主持论坛。

王曙光局长讲话                      高艳副主任主持

王曙光局长在讲话中指出,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工作经历三个阶段,从“重开发、轻保护”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再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要协调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十分重要,相关研究工作要做好三个结合,即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研究相结合,已知和未知情况相结合。海洋环境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所以,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海洋环保意识。

汉红燕巡视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中央部署以及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行动计划。马德毅所长、王诗成副厅长、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研究员张永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郭佩芳、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淑娟、经济学院副教授徐伟呈等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了蓝色碳汇的国际发展情况、我国蓝碳的发展形势及推进和实施情况。从加快发展海岸带蓝碳、海岸带生境修复、降低海上风电准入门槛、发展碳汇渔业、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进行蓝碳潜力评估和碳汇核算研究、推动国内和国际标准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蓝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作用逐日被重视,中心将持续组织开展蓝碳研究工作,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我国蓝碳的发展潜力,实现“绿色生态”与“蓝色经济”同促进、共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青岛集中了全国海洋科研力量,也是个沿海城市,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如何更好地与碳中和目标相结合。——汉红燕


海上风电如果可以冲抵火电的碳排放,将是很有效的碳中和手段。山东可以考虑撤销海上风电进入门槛,不强行要求与海洋牧场结合。滨海湿地修复也是山东省增加海洋碳汇的良好途径。——马德毅


 威海南海新区是我国蓝碳的前哨地。近年来,威海市蓝碳研究作为经略海洋的重要抓手,通过增加海洋生态产品、打造生态渔业牧场、海湾生态修复等方式,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已累计投入了三十多个亿,完成了四十余个海洋生态整治综合整治项目。——王诗成


 海洋碳汇对碳中和工作提供助力作用。藻类和贝类养殖中含有被认可的固碳量,需进一步从海水养殖中挖掘碳汇增量,此外,还需政府推进海水养殖规范,发展海上光伏等提高海洋蓝碳效能的产业。——蒋增杰


海岸带生境修复是国际公认的蓝碳途径,有很大发展空间。海藻养殖中一部分变为惰性碳在海里封存,形成碳汇增量,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具有开发空间。此外,构建健康的海洋本身也是很大的碳汇。——张永雨


 海洋固碳的存量和增量都很大,将有很大作为。建议推动国内计量标准和相关法律的理论研究,已确认的蓝碳项目持续实现增值,未确认的蓝碳项目有计划地推进。——郭佩芳


 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效果评估,通过生态补偿控制污染物排放,明确蓝碳交易的主体、方式、价格,通过法律、制度等对蓝色碳汇进行激励。——李淑娟


 

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开展蓝碳项目合作,同时拓宽蓝碳项目投融资渠道,政府可以向相关企业提供多种方式的金融支持。——徐伟呈


  文:史卓然  图:马孝萌 高奥鑫